这4种亲子关系不好怎么办(有效的改善方法)

adminadmin 亲子鉴定一般收费多少 2024-03-28 38 0

这4种亲子关系不好怎么办(有效的改善方法)

第1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关键词:亲子沟通研究;反思

一、亲子沟通内涵需明确

在英文中“munication”译为沟通,也包含传播、交往、交流之意,这些词在中文里的使用是有差异的。查找商务印书馆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传播”解释为“广泛散布”,“交往”解释为“互相来往”,“交流”解释为“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沟通”解释为“使双方能通连”。由此可见,若排除物质与文化面的指向,“传播”一般是指信息的单向流通,主要是点对面;“交往”含义较为宽泛,社会就是一个交往的网络,人类社会之所以成为社会的先决条件就是其成员之间的交往。有学者认为,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以一定的物或符为中介的相互作用、相互接触、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

“交流”与“沟通”较为接近,都有信息的双向流通之意,这也是亲子沟通研究中经常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中,“沟通”一词,意为信息、事实、信念、态度和感受等在人际之间的传播、接收与理解过程,注重对信息传播者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与规律的研究,沟通更强调信息交换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也有学者提出,沟通是指行为者之间通过有效语言、运用合理的协调方式达到真正理解或共识的行为。所以,“交流”虽有双向流通的意向,但它仅仅描述的是信息流通的来往方向,不必反映流通的效果,而“沟通”强调“沟”而务求“通”,必然反映流通的效果。

明晰“沟通”的内涵后,“亲子沟通”的界定就相应明确。亲子沟通是指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交换资料、信息、观点、意见、情感和态度,以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互相合作的过程。亲子沟通不仅指向信息的交流,还反映亲子之间获得相互理解、形成情感相通、达成共识的交流结果。

二、研究内容需明察

明确了亲子沟通的内涵,就如研究道上找到了标,所有的研究设计应在其指引下朝着研究目标迈进。要使研究内容不偏离轨道,在做研究设计时就需要围绕核心概念的内涵加以明察。

另外,如果我们不把握清楚亲子沟通的内涵,就会在一些相关问卷设计中出现混乱状态。如沟通频次、沟通时间、沟通内容等研究,被调查学生很可能有的报告的是沟通情景,有的报告的并不是沟通情景,不能真实反映亲子间的沟通状态,而只是交流状态。如孩子回到家,对妈妈说:“妈,我回来了”。妈妈说:“好,快去洗把手,马上吃饭了”。又如:餐桌上,孩子说:“爸,今天学校……”爸爸打断说:“哪来那么多的废话,快吃饭,吃了做作业去。”等这样一些对话能称之为“亲子沟通”吗?显然不能,应是“亲子交往”或“亲子交流”、“亲子对话”。

三、研究方法需丰富

从了解的角度来说,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具有双方互动性的动态的发展过程,单以静态的问卷调查难以反映沟通形成的机理及发展变化的特征。因此,一方面问卷调查应分别进行父、母、子三方报告,同时辅以纵向的追踪研究,能较好地考察父母及亲子之间对沟通的知觉差异、互动机制的演变特征等;另一方面,需要以访谈、观察、沟通日志分析等方法深入探究不同阶段学生亲子沟通的特点。国外的亲子沟通研究已经从宏观的型式学角度研究深入到微观的沟通过程研究,而我国目前深入的微观研究还比较欠缺,需要通过研究方法的丰富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

[3]张淑华。企业管理者沟通能力结构与测量研究[J]。心理科学,2004,(2)。

[4]张东娇。教育沟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5]王争艳,刘红云,雷雳等。家庭亲子沟通与儿童发展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

第2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一、几种不良的亲子沟通类型

尽管家庭教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但在现实中,大多数父母仅用自己的成长经验教育孩子。如何倾听孩子的心声,如何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说话,如何鼓励孩子,如何赢得孩子的尊敬,如何教孩子学会“爱”……在家教中这一系列看似平常的问题,因为沟通不畅,却成了许多父母的大难题。

对孩子期望高,要求严格,爱讲道理,用权威的方式跟孩子互动,经常拒绝子女的要求,只有单向的沟通,是当前不良亲子沟通的主要表现。且看以下几个片断:

一,

“把电视关掉,立刻回房间做功课!”

“下次再考这种成绩,休想再跟我提要求!”

“狡辩什么,你准是上课又不注意听!”

“怎么搞的!写字潦草,连这都不懂,读什么书!”

这种以命令者、威胁者、说教者、万事通的角色与孩子交流的方式,用在如今独立意识渐涨的孩子身上,就成了亲子沟通中更大的障碍。不良的亲子沟通大抵有如下几种类型:

“畜生、废物、人渣、没用。”――责骂、羞辱、不尊重孩子,不给孩子台阶下。

“再说就打断你的腿。你死在外面,不要再回来。”――威胁孩子,说狠话。

“你不用说了,我还不清楚你头脑里想的是什么!”――单向沟通。一味要求孩子绝对服从,不听孩子说出自身感受及困难。

“又在我了,又在找借口了。”――对孩子怀有成见或敌意。

“别废话了,我什么也不跟你说了!”――欠缺同理心或拙于、懒于向孩子表达感受。

“你别管,看你管个什么出来啊!”――父母管教不一致,家庭关系不好。

应该说,拒绝(“你的事我不管”),疏离(不关心),打骂(相信外加力量,不信孩子自主的能力),专制(“我说了就算”),矛盾(给孩子买电动玩具,孩子玩却骂他)是当前亲子沟通中的更大障碍。

二、亲子沟通障碍的原因分析

良好的沟通才能实现优质的家庭教育。不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不了解沟通的内容,不懂得沟通的技巧,自然会导致沟通障碍。

1、对沟通的误解

教育家指出,家庭是一个社会体系,健康的家庭需要有良好的亲子沟通,亲子之间需要有密切的情绪接触,相互支持与鼓励,才能促进青少年身心正常发展。

“沟通”在字典中的解释为“意思交换”,这是彼此相互了解的更快方式,其作用在于增进亲子之间的了解和感情。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彼此经验,缩小彼此想法与做法的分歧,以促进愉快相处的方式。

但有些父母却把它理解为命令、干预、支配、指使,将其用于搜集孩子的生活情报。大多数家庭的亲子沟通仅限于信息交流,常常只将自己所看到,所听到的事实,作为沟通的主要内容。比如“吃饭了没?”“功课做完了没?”亲子沟通只是传达讯息。。的工具而已。长期如此,孩子会感到孤单与隔离,无法感受到他和家庭是一体的。

因为父母的权威角色定位,亲子沟通以父母的指责挑剔为主要形式,因而极容易导致争吵。然而大部分人容易用这种方式来沟通,明明是出于关心,担心孩子的安危,但看到小孩晚归时,却劈头就说:“这么晚到哪里去了?下次再这么晚回来,我就把门锁起来!”其实父母真正的意思是:看到你这么晚回来,我很担心你遇到危险。话到嘴边却成了指责、讽刺甚至攻击,导致亲子关系的对立。

2、亲子沟通的障碍

与孩子沟通要善于表达感受。但大多数父母,通常不习惯于向子女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会导致父母与子女经常不能站在同一个立场或角度来看事情,不能理解子女的想法、感受,与子女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

台湾有一位专家指出,当前亲子沟通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批评责备。(“自己的桌子不会整理啊!像个垃圾虫”)

・辱骂嘲讽。(“上次三科不及格,这次四科不及格,下次也可想而知了”)

・命令威胁。(“你再考不及格,我就不让你出去玩”)

・过量的询问。(“你出去干嘛?和谁在一起?在一起做什么?干嘛不待在家里?”)

・不信任。(“你真的做得到吗?”)

・比较。(“你能和你堂弟比吗?”)

・报复。(“你不听我的,也别想让我帮你”)

・不理会。(“别烦我,我只有一条命”)

・太在意让孩子学到教训。(“活

该,早告诉过你”)

、不给孩子信心。(“没有一样事你

能做得好的,没用的东西”)

这种不良的沟通导致孩子不肯开。口说话,习惯在家扮演一个“有耳无嘴”的角色。因为对孩子而言,与父母或其他家人沟通失败的经历太多,让他有挫败感,以致于他不相信沟通会有结果,就干脆不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一旦孩子不愿意开口说话,沟通就很难开展。

教育程度高的父母比较喜欢分析。由于太注重逻辑的与是非,和子女沟通时,老喜欢引经据典,分析事情的因果关系,导致忽略了子女的感受。尽管生活中很多情况,需要理智地思考、沟通,但如果只用这一种沟通方式来和子女相处,亲子间就会缺少亲密的情感交流,彼此就会有隔阂。

三、有效的亲子沟通策略探究

沟通可以化解误会、促进理解、解决困难……尽管沟通方式因人而异,但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良好的沟通重视讲清楚、听明白、做得来。明确把自己要表达的宗旨讲清楚,同时别忘了征询对方的意见和看法。心理学家提出“人际沟通三部曲”:“我知道(I see),我理解(I understand),我愿意(I agree)”,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尊重、倾听、赏识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

亲子沟通必须注意什么呢?

1、尊重――亲子沟通的前提

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有效的沟通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父母如何真正尊重孩子?更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与自已人格平等的人来对待,他们拥有不能剥夺的权利、不能侵犯的尊严,正如你自已一样。

所以,亲子沟通要注意三点:

(1)让孩子听得进去:要问自己,时机合适吗?场所合适吗?气氛合适吗?

(2)让孩子听得乐意:怎么说孩子才喜欢听?哪一部分较易接受?如何使孩子情绪放松?

(3)让孩子听得合理:先说孩子的优点,再提出一些要求。

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必须是就孩子“行为”本身的感受,而非对孩子“个人”的感受。即应强调行为本身,而不是人本身。特别是表示不愉快时应该针对某一特定的行为而言,例如:“你今天的作业确实是马虎”。“你 的房间是不是应该整理一下”等,这些话都针对某个特定行为,而不是对孩子的责备,这样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

有效的沟通绝对禁止“责骂”,而经常传达出责骂意味的字眼即是“你”这个字。当父母表达对不满意或不愉快事件的感受时,也应该是针对本身的感受来加以表达,例如:“我很失望”“我非常关心”,或是“我很担心”等。父母应该了解,实际上不是行为本身使自己不快,而是行为的“后果”使自己觉得不舒服。例如,孩子迷上了上网,事实上,不是上网的行为本身令父母不快,而是无节制上网的后果令父母担心。父母可以这样说:“上网本身没错,问题是要有个度,你要自己把握……”

在尊重的前提下沟通,用“当……我觉得……因为……”这样的表达方式,就不会产生亲子对立,加深孩子的逆反心理,会使沟通更有效。

2倾听――沟通的重要方式

孩子渴望父母倾听。一次成功对话的前提是相互倾听。怎样倾听孩子说话呢?一是尊重,二是信任,三是耐心。

在倾听中培养孩子的成就感、自信心,在倾听中教育。倾听,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在倾听中,你会听到孩子的心灵诉求。当孩子兴奋地诉说时,家长要认真地欣赏,并用眼神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倾听;当孩子讲了一件幼稚的事,也应耐心地听完,哪怕他已经讲过好几遍了,同时鼓励孩子更出色地讲述,让他感受到自己语言的魅力;当孩子受了委屈向你倾诉,更要有耐心,要让他说完,让他宣泄,让他感到父母重视他。

倾听之后转换教育决策的时间和方式应是多样的。一般而言,耐心地倾听之后,要厘清矛盾所在,表达同理心,与孩子共同商讨解决办法,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倾听过程。首先,给孩子一段不被打断的时间诉说自己的问题,也许他正陷于混乱的思绪中,需要借由倾诉来整理头绪,理性客观的孩子,说不定在叙述一遍之后就已有定见,根本不需要父母的协助了。

然后就是感同身受,站在孩子的角度,与他一起看当下的情境,一起感受喜怒哀乐。只要父母确实传达出:“我知道你的问题在这里,我能感觉到你的情绪”这一想法,沟通己成功大半。

3、赏识――让沟通效益更大化

“面上无嗔是供养,口里无嗔出妙香,一句好话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一民俗道出了赏识在沟通中的妙处。

肯定和认同有一种无穷的力量。认同催人奋进,认同开拓进步的空间,认同激励昂扬的斗志,它往往在给人信心的同时催生人才,创造奇迹。当孩子经常被父母肯定与接纳,珍爱与珍赏,而非经常被要求与催逼,责怪与定罪时,孩子就会发展出一种积极、爱人的能力,也能学会欣赏、接纳别人,关爱、帮助别人,对父母自然会产生情感的呼应与信赖。即使在外遭遇挫折与失败,也总是心理安稳,知道可以回到亲爱的父母身边获得精神上的安慰与鼓励,就像回到一个安全的避风港,休息之后可以重新得力再出发。

赏识,能使沟通发挥更大的教育效益。美国人与孩子沟通时十分注重赏识。如“别将孩子跟他们的兄弟姐妹刻意地作‘横向比较’。”“与其对孩子常作否定,还不如找一些表示肯定的话说说。”“不忘表扬――告诉他们你为他们感到自豪。”“有时可以对他们说,你认为他们很有两下子。”

有智慧的父母尊重孩子,赏识孩子,在倾听中,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帮助孩子在一起检讨中自己找出症结。孩子在父母的鼓励和支持下,自然有信心面对每一个挑战。

4、向孩子袁达爱

许多时候,父母明确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更能让孩子清楚地知道父母是真心爱他们的。在沟通时,父母应清楚表达自己的爱,让子女和父母之间能互相包容,有所共识,这样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有爱的“沟通”,可以让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可以让子女的人格更加完善。“爱”必须用心来经营,亲子之间的爱更需要用心培养。

清楚地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在父母善尽职责、教导孩子的过程中,在父母不断付出的过程中,建立亲子间的情感与信赖。孩子也会逐渐感受到父母的爱而自然地对父母发出爱的呼应,他们会感恩,也能了解父母间的互信、互爱,亲密、和谐而稳定的关系,由此创造双赢的亲子关系。子女和父母皆能肯定自己的角色,且愉悦、健康地共享成长的喜悦,达到亲子沟通的更佳效果。

家是子女永远的避风港,父母是家庭中更重要且影响子女成长的主要人物。如果父母和子女无法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那么两代之间的距离将会愈来愈大,产生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多。要了解孩子的世界,父母要先教育自己,要了解外界的新信息及社会潮流;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正确的判断力;更要给孩子健康的引领,且用心陪着孩子成长。因此,多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了解子女的心情,将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摩擦,让家庭更加和谐。

第3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1 善于寻找、安排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时间。

在亲子交流中父母处在一个相对主动的位置,所以作为父母要善于寻找、安排和孩子交流的时间。比如可以在家里建立“无电视日”,规定某一天家里的电视不打开,一家人就利用这天的时间在一起聊聊生活中的快乐和失意,听听彼此的打算和想法,在没有干扰的时空里用心去聆听彼此的心声,用心去感受真情、关爱和幸福。有的家长可能工作很忙,也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而孩子可能在寄宿学校读书休息时间比较集中,这时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时间来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空出一至两天的时间来和孩子在一起。

2 要尊重孩子,相信孩子。

作为家长,我们往往总是习惯性的把孩子当作“孩子”,而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强烈地希望成人把自己当作一个“大人”,希望能独立地做事,被尊重、被信任。要想有效地与孩子交流沟通,我们就需要尊重孩子,在非原则问题上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孩子自己试着决定自己的一些事,因为孩子总是要长大的。也许我们能通过自己的参与或替代让孩子少走一些弯,但我们无法替代孩子的成长。对于我们赞同的事情,我们要尊重孩子;对于我们不赞同的,如果孩子选择了而且不会给孩子或者他人造成伤害,我们也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对于孩子的问题要认真地回答不要应付了事、心不在焉。

3 要平等交流,放下家长的架子。

随着社会知识的积累和信息渠道的多元,孩子了解到的东西我们并不一定了解,孩子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我们可能也无法理解甚至难以接受。在出现观念冲突的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和我们“理论”,有些时候可能我们占不了上风,这时我们切忌拿出“老子的威风”――“我说不行就是不行!”。在跟孩子的沟通中,我们越是端出家长的架子跟孩子沟通就越容易出现问题,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同样的高度上,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去探讨,实现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4 要善于倾听,注意沟通的方式。

沟通是一个双向的互动过程,与孩子沟通想顺利、有效,能否理解孩子的意思以及自己在沟通中带给孩子的情感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沟通中家长要善于倾听,在倾听中了解孩子在想什么,在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这样不仅在需要时能够给孩子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更加顺畅。当孩子跟您诉说时,在认真听的同时您也应当用有声语言、肢体语言和表情神态给孩子适当反馈,让孩子感受到你很关心他,很重视他说的问题,比如“是吗”、“后来呢”“嗯”、拍拍孩子的肩膀、看着孩子点点头等。

亲子沟通是一个情感渗透其中的包括信息传递和接受的互动过程,不同情况下,面对不同的问题,我们跟孩子的沟通方式也需要有所调整。坐下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是更常用的一种直接沟通方式,但有些时候尤其亲子沟通出现矛盾和冲突时用这种方式可能就很难保证沟通的效果。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书信等间接的方式与孩子沟通,通过书信的方式把你的想法、看法以及为什么是这样告诉孩子。当然,如果你的确做得不对,也应当诚恳地向孩子道歉(记住,做错事时向孩子道歉不仅不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反而会提升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会使亲子关系更加密切)。同时,在书信中也不要忘了告诉孩子“妈妈、爸爸爱你!”“等待着你的回信!”。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书信之外,电子邮件、博客等也同样能在亲子沟通中派上用武之地。

5 平心静气地沟通,友善地传达信息。

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沟通双方的冷静和理智,一个怒气冲冲或者悲痛欲绝的人都很难跟别人有效地沟通,更无法有效地解决遇到的问题。作为家长,在跟孩子沟通时不要带着不良情绪,如果是一件事的确让你很生气、很恼火,那就先不要急着和孩子说清楚,而是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当自己平心静气的时候再和孩子去交流;当孩子带着某种不良情绪时也要先化解孩子的不良情绪,然后再去沟通。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不管孩子的反应如何情绪化、不理智,父母都要注意友善地传达信息,不要因为孩子的情绪化也让自己情绪化,不要一气之下对孩子吼“你真是个混蛋!”、“我真是白养活你了!”这类的话。

6 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在和孩子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要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和高度来看问题,不要用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判断来衡量和要求孩子。当看到孩子因为一件我们眼中的“小事”伤心流泪时,应该意识到这件我们眼中的“小事”在孩子看来是件“大事”,要提醒自己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和高度来看这个问题,来体会孩子的体验和感受。

曾经有位母亲带着刚上中班的孩子去逛商场,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母亲觉得孩子一定喜欢。可是孩子没逛多久就闹着要走。母亲还要买东西,所以拉着孩子又逛了一会,后来孩子实在是不想逛了就哭了起来,没有办法母亲就蹲下身子来哄孩子。当这位母亲蹲下身子的那一刻她发现了一个让自己特别吃惊的问题――当她蹲下去和孩子一个高度的时候,视线快要被柜台挡完了,看到的只有在不断移动的腿和脚。那一刻那位母亲知道孩子为什么不愿意逛这五颜六色的商场了,于是她抱起孩子快速地离开了商场。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要以自己的成人意识为主导来看待孩子遇到的问题,而要蹲下身子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当发现孩子的反应和自己的反应不一致时应该意识到并看一看是不是自己没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7 慎用批评、忌贴标签,不要对孩子的问题直接作出价值判断。

第4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1、亲子沟通的成功经验,探讨青春期亲子沟通的有效策略。

2、引导家长转变家教观念,给孩子创设快乐、健康、民主的成长环境。

【活动准备】

1、制作活动课件。

2、排演小品如此沟通。

【活动过程】

活动热身

――沟通是说,是听,更是解读

师:活动开始前我已经让大家彼此认识和了解了,下面我想请大家介绍一下在活动开始前你所认识、了解的朋友。

生1:我想介绍对面的这位同学。他学习很好,体育不错,对人很真诚,性格活泼开朗。

师:这些信息都是他告诉你的吗?

生1:学习好、体育好是他告诉我的,待人真诚是我感觉到的,因为他说话时的眼神和语气都让我感觉到了他的真诚。

师:是他告诉你他幽默的吗?

生2:没有,是我与他谈话时感觉到的。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2:与他交谈时,我说参加这次活动我有些紧张,他马上朝我挤挤眼睛,耸耸肩,我一下就放松了。

师:也就是说,你们虽然没有很多的语言交流,但是你却对他的个性有所了解。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介绍后,我还想听听家长的互相介绍。

家长1:我想介绍一下坐在第二排欧阳刘建同学的母亲。从和她的交谈中,我感觉她是一个有爱心、有追求、有教育智慧的女性。她的儿子欧阳刘建是一个传说,之所以说是传说,是因为他非常优秀、成绩优异。我非常敬佩这位母亲。

师:陈英舟的父亲向欧阳刘建的母亲表达了敬佩之情,其他家长在交流中还有什么感受呢?

家长2:我是吴恬的母亲,在刚才的互动中我很高兴结识了夏韬的妈妈。她是一位热情、直爽的母亲,教育孩子非常用心。几年来她一直陪儿子学习绘画,如今她儿子的素描学得很好,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师:刚才几位同学与家长介绍了自己认识的伙伴,我想问一下被介绍的家长与同学,他们刚才所介绍的内容,你们是不是都对他们讲过?

生3:不是,有些内容我给他讲过,有些内容我没有说。

家长3:我前面的介绍很简单,可她介绍我时,却说得很具体,我很吃惊。

师:你们的相互介绍,有些内容是你们自己告诉对方的,有些内容你们自己没说,可是对方却从你们的神情、动作、语气中解读出来了。这说明沟通是说,是听,更是深入的解读,有时候听比说重要,而解读则比听和说更重要。

家长的苦恼――想说爱你不容易

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你觉得与孩子的沟通是越来越容易了,还是越来越难了?我们做一个现场的小调查。觉得容易的家长请举手。

(无人举手)

师:无人举手,说明家长们碰到了共同的难题。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家庭教育工作的教师,在这个问题上我与家长们有同感。下面我们一同来看一位家长的来信。

(老师朗读一位苦恼家长的来信)

师:在座的家长们,这样的苦恼你们有吗?

家长1:这位家长的苦恼我全有。孩子小的时候,我还没什么感觉。自从进入初中后,我明显地感觉到他与我的话少了,他都不愿意让我检查他的作业,特别是作文,生怕我发现他的秘密。我希望我们父子之间能有一种比较融洽、顺畅的沟通状态,但这个渠道在哪里?我很困惑。

希望仍在――有效进行亲子沟通

师:家长们的苦恼,是青春期亲子沟通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孩子这一时期的身心特点有关。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可以用“矛盾”一词来概括。此时孩子的内心存在很多矛盾,如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与怯懦、高傲与自卑等。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觉得孩子不容易亲近。这一时期如何与孩子进行交流呢?我们看一段视频,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播放视频春去秋来又一春片段)

师:看完这段视频,对老和尚教育小和尚所采用的沟通方式,大家想说什么?

生1:老和尚用了角色互换的沟通方式,让小和尚体会被他虐待的小动物的痛苦,从而让小和尚明白关爱生命的道理。

师:这样的沟通方式,你的父母采用过吗?

生1:我妈曾经用过这种方式。我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表现不好,无论父母怎么骂都不见效,后来我妈妈就和我互换角色,让我做一天家长,她做一天小孩,让我体会家长的不容易。

师:问一下你的母亲,您是怎么想到用这个方法来教育儿子的?

家长1:我们对儿子采用了各种方法都不见效后,我决定和他互换一下角色,让他感受一下家长的辛苦。他做父亲,我做孩子,我模仿他的一些行为,让他处理问题。他开始觉得很有趣,可是后来随着问题越来越多,他觉得有些辛苦了,更后游戏还没结束,他就要求停止了。我觉得通过这样的角色互换,他开始理解了我们父母的不容易,变得懂事了许多,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转变。

师:我很想知道孩子“撞墙”之后是什么样的感受。

生2: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撞墙”比别人多很多,虽然当时很难过,甚至有些恨妈妈,但是我渐渐明白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也知道了怎样可以不再“撞墙”。通过这种让我亲身体验的方式,我更理解妈妈,更明白事理了,谢谢妈妈!

家长3:我平时教育孩子经常是给孩子讲道理,可是效果不好,看了这个视频,我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孩子本身没有体验,就是道理讲得再深刻,他们还是不能理解。今后我会少讲多做,给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

师:谢谢!沟通的意义取决于对方的回应。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除了用语言与孩子交流外,还可以用体验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对问题有所认识、感悟和理解。实践出真知,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游戏,进一步感悟亲子沟通的奥妙。

(通过游戏让家长与孩子感悟亲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孩子们戴上眼罩,在家长的引导下通过障,到达目的地)

师:请交换角色,家长戴上眼罩,孩子指引家长走。

(家长戴上眼罩,在孩子的引导下通过障,到达目的地)

师:做完了游戏,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1:我觉得妈妈在走的过程别依赖我,我说怎么走,她就怎么走。

师:你们走得很顺利,碰到妈妈走得不对的时候你怎么做呢?

生1:我就多说几次行走的方法,有时候还出手帮她。

师:请你妈妈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刚才这位家长谈了自己在盲行三个阶段的不同感受,这些感受对我们的亲子沟通有什么启示呢?

生1:我觉得父母与我沟通的时候,更好是采用种方法,在告诉我方法的同时更好能有具体的指导,这样我会更明白。

生2:我觉得第二种方法也不错,父母说的少,做的多,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为人处事的道理。

家长2:我感觉当我引导儿子的时候,儿子很信任我,但是当儿子引导我的时候,我却不太信任儿子,也许我们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就是因此而产生的吧。

家长3:在游戏过程中,虽然有些忐忑,但我不担心,我想这是因为信任对方的缘故吧。

家长4:我的感觉也差不多,但是我想再补充一点,我相信儿子不完全是因为信任,还有默契。因为在生活中,我会花很多时间陪儿子,所以彼此之间已经有了默契。可以说,默契与理解使我与儿子相处起来很融洽。

师:信任、理解是亲子沟通中非常重要的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吗?

生3:我觉得还有耐心。在游戏过程中,妈妈非常耐心地告诉我如何走,有时候她会说很多次,直到我明白为止。我想如果妈妈平时也能这样与我沟通,我们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矛盾了。

师:有道理,我们来听听你妈妈的想法。

家长5:我是一个脾气急躁的人,有时看儿子做事做不好,就会批评他,有时候还会动手。这个游戏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我想,与孩子沟通除了耐心外,尊重也很重要,只有尊重孩子,才会对孩子有耐心。

师:通过大家的交谈,我觉得亲子沟通中需要信任、鼓励、宽容、理解、耐心等,这是我们今后共同努力的方向。前面的讨论让我们收获良多,那么碰到具体问题我们怎么处理呢?我出道题考考大家。

(两位学生表演亲子沟通小品)

师:大家觉得这对父子在沟通上有什么问题?

生1:我觉得这个爸爸很不尊重孩子,不仅用审问的口气问孩子的成绩,而且贬低孩子,这样让孩子很难受。

生2:我觉得这位父亲教育孩子缺少耐心,只关心成绩,不关心孩子的内心感受。

家长1:刚才这个小品的表演者之一是我的儿子,他们表演的这一幕在我们家经常出现。这个小品让我想到了许多,回去后我一定与孩子的父亲好好交流。

家长2:这个小品让我明白孩子的成长比成绩更重要,如果做家长的只关注成绩,会让亲子沟通陷入死胡同。如果我们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感受、情绪,相信他们会乐意与我们沟通。

第5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关键词:亲子沟通;留守儿童;安全感

一、问题的提出

留守儿童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出现。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教育问题日益严重,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这其中包括了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的丰富内涵。离开了农民,新农村就无从谈起,提高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谓培育新农民,就是要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今天的留守儿童是明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关注留守儿童的今天就是关注新农村建设的未来。

安全感是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化研究理论认为,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更持久、更核心的一种家庭关系。这种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儿童与父母的相互作用和情感关系将会影响到儿童将来对社会关系的期望与反应,良好的亲子关系能为儿童的顺利社会化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抚慰感。因为父母常年在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相对疏远,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无疑会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二、概念的界定

,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本文界定的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经商而留守在家,由祖父母或其他亲人代为抚养的小于16岁的孩子。本文调查的留守儿童主要处于8岁-16岁的年龄阶段。

第二,亲子沟通。亲子沟通指的是父母与子女彼此之间相互情感、交流意见及表达需求的行为。亲子沟通的质量、状况、方式将会影响到儿童自我概念的建立道德判断的形成,以及儿童的学业成绩、心理问题。亲子沟通技巧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开放式沟通:亲子之间积极正向的沟通技巧,例如,倾听、尊重、同理、支持等。二是问题式沟通:亲子之间不能彼此的情感,多运用副向的沟通技巧,例如,批评、束缚、不支持对方的沟通方式。研究表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良好沟通有利于孩子心理发展的需要及良性亲子互动模式的建立,在亲子沟通中得到父母支持的孩子有更好的自我认同感及心理安全感,而与父母沟通不良的孩子更容易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那么,亲子沟通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感的影响情况如何呢?结果如下。

我们将亲子沟通频率与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交互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在亲子沟通频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我们将亲子沟通方式与留守儿童的安全感交互分类,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的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感在亲子沟通方式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别(P

五、对策思考

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更重要的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有了安全感才能有自信,有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即基本人际信任,才能积极地发掘自身的潜力,才能有人性及价值的较充分的实现。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存在,其亲子之间的沟通更多地具有时间上的长期间断性、空间上的远距离性、沟通的非面对面性等特点,父母无法给子足够的爱,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合理的爱,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发展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父母正确认识角色规范。父母作为承担子女养育责任的社会成员,除了保证孩子所需的物质条件之外,还要给与孩子教育、亲情与心理上的安全感。留守儿童父母更多地考虑到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而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则重视不够。父母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增进亲子沟通与交流、促进亲子之间的理解与信任。良好的亲子沟通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将来他们踏入社会,影响其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第二,改变家长外出的方式。我们从调查中发现,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的行为发展影响较大,但是如果父母由一方在家,则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在各方面都相对要小一些。因此,我们建议,父母外出务工时,更好留一个在家监护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的存在与完整。而且,有研究表明,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母亲更好不要外出,在初中阶段父亲更好不要外出。如果一定要外出,就要加强亲子沟通。

参考文献:

1、卢会醒,张晓雪。中学单亲家庭子女安全感相关问题的研究[J]。时代教育,2008(7)。

2、李骊。友谊质量、师生关系对初中农村儿童心理安全感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8(5)。

3、曹中平,杨元花。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安全感发展的影响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08(7)。

4、房超,方晓义。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3(1)。

5、雷雳等。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J]。教育研究,2001(6)。

第6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一、青少年亲子沟通中存在的问题

(一)亲子沟通方式不当

首先,说教多,倾听少。许多父母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大半家长和子女交谈时都以家长自居,只顾自己畅所欲言,忽略子女的感受。其次,批评多,表扬少。子女在成长中犯错误是难免的,当子女犯错误时,还没等他说明具体情况,父母就不分青红皂白,一概用严厉的惩罚处之。而当子女在学习上有了进步或者好的行为表现父母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动于衷。这种多批评、少表扬的沟通方式,已严重影响到子女的身心发展。

(二)亲子沟通内容狭窄

亲子之间在谈话内容上相对是比较狭窄的,父母仍然是以教导子女的行为处事为主,对于生理问题、与异性的交往问题以及喝酒、吸毒等敏感问题很少涉及。对于学生早恋问题,许多家长更是无计可施。

(三)亲子沟通时间缺少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心理特征上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意识和成人感,渴望在自由、平等的气氛中同父母交流思想感情,不愿受到父母的忽视和压制,因而大多数的青少年乐于和同龄人交谈,而不愿意同父母谈心;再者,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两代人之间,代沟差异的日益明显,青少年存在着同父母沟通理解上的、观念认识偏差上的障碍。

(四)亲子沟通时机不当

一些家长面对社会的竞争和挑战,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忽略了与子女的沟通。即使与子女沟通,许多家长也不懂得把握和子女交谈的时机。

二、解决措施及效果

由于以上原因所造成的青少年学生存在厌学、吸烟甚至暴力等问题在班级里屡屡出现,以前每每遇上这样的事,我一方面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一方面给家长打电话通知家长。可是后来我发现,简单的通知家长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引起了大多数学生对我的不满与敌视。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与摸索,我终于明白,虽然我的初衷是希望家长能够与老师一起教育好学生,但实际上大多数家长遇上这种事往往都失去理智,对孩子并非耐心开导,而是非打即骂,非但没有在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引发对家长及老师的敌视情绪,使得学生即使承认错误也只是口头应付,甚至使有些学生在遭遇家长打骂时离家出走,引起更严重的问题。对此,我苦思冥想,力争找到一条解决学校与家庭共同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出。

(一)转变观念,平等相处,提高父母素质,改善沟通方式

(二)丰富沟通内容,增进理解

父母在与子女沟通的过程中家长应当抛弃居高临下的态度,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态度、情感等。与此同时,父母应学会耐心倾听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许多事情、体验的许多情感,父母或许觉得不“稀奇”,甚至觉得幼稚、乏味,但如果因此不愿意耐心倾听,就会影响亲子关系。

(三)亲子共同活动,增加沟通时间

父母应与子女共同活动,共享欢乐,增进亲子感情。父母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子女在一起。因为沟通交流是相互了解和理解的基础,而只有建立在理解信任基础上的亲子关系才可能是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

(四)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理性控制情绪,把握沟通时机

第7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持续不断的爱的陪伴,而更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亲子沟通。良好而有效的亲子沟通,能使亲子间的感情更为融洽,也更有利于宝宝的成长。爸妈如何与宝宝保持良好的沟通呢?有些技巧会帮助您哦!

亲子沟通的3重境界

有专家认为亲子沟通有3境界:

境界:蹲下来跟宝宝说话。

因为只有“蹲下来”,才能更清楚地听到宝宝说的每一句话,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表情、做出准确的回应,同时也能让宝宝感觉到自己和父母之间是平等的。虽然“蹲下来”只是一个肢体动作,但它反映出的是一种对宝宝真正的尊重,一种人格上的平等,是父母教育理念的一种转变。

第二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现实生活中,大人们也总会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如:被领导批评、被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些不愉快会使我们心烦气燥或者神情抑郁。同样,当着别的小朋友的面批评宝宝,或者强迫宝宝去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宝宝也会不高兴、郁闷。因此,爸妈要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换位思考在人际沟通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的深含义就是理解。

这三境界,其实都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熟知的,但是,在进行亲子沟通的时候,我们往往因为血缘关系而不自觉地忽略了这些常用的沟通方式。如果把亲子关系看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用尊重、信任、理解的心态来对待宝宝,那么亲子沟通就会顺畅很多。

亲子良性沟通三关键

要形成良好的亲子沟通,以下几点很重要。

Keys1:明确沟通的内容

1沟通不等同于一般的聊天。聊天相对随意,也不用挑选话题、内容。常听到家长问宝宝:“今天幼儿园吃的什么午点啊?”“今天老师有没有表扬你啊?”等等。而沟通应该是有一定主题和内容的,比如:老师和家长反映宝宝在幼儿园不太合群或者活动中注意力不能集中,那家长就应该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宝宝进行沟通,以改变这种状况。

2关注宝宝的喜好,增强沟通的效果。父母有父母的喜好,宝宝有宝宝的喜好,如果父母能主动了解关注宝宝的喜好,并适时加入到与宝宝的沟通中,如:他喜欢吃的甜品,爱看的动画片,喜欢玩的玩具,喜欢听的故事等等,对于促进亲子间的关系、改善宝宝的行为模式会有很大的帮助。

Keys2:选择合适的沟通时间和场合

有许多父母喜欢选择在接送宝宝的上、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时间、宝宝晚上临睡觉前等时机和宝宝交流沟通,然而,这些时间和场合都不是合适的亲子沟通时机。接送宝宝的上,或开车或坐车或走,要么需要集中注意力,要么周围环境比较嘈杂,都不利于交流;在宝宝吃饭的时候和他沟通,与幼儿园要求的专心吃饭原则相违背,不利于宝宝好习惯的养成;睡觉前,宝宝的情绪应该是愉悦的,相对平静的,这个时间交流不利于宝宝的睡眠。

爸妈应该抽出一个相对集中和固定的时间与宝宝沟通。比如:每天晚上陪宝宝一起玩游戏、讲故事的时候;也可以是每个周末陪宝宝一起运动、散步的时候……因为“专时专用”时间长了,既能在父母和宝宝之间形成一个良好沟通的习惯,又能让宝宝觉得父母对他足够尊重和重视,有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

Keys3:学习沟通方法和技巧

1认真专注地倾听宝宝说话,而且更好是“立刻”。

因为当宝宝主动与你沟通时,你一边看电视剧或者一边看报纸一边听,一次、两次、三次,你就会传递给宝宝这样一个信息:我的妈妈或爸爸并不太在意我说的是什么。试想一下如果你不关注别人说的什么,那么他为什么要关注你说了什么呢?久而久之,他们便会慢慢地失去和你沟通的兴趣。因此,在宝宝和你谈话时,你不能分散注意力,要专注,如果还能够及时提问,那么效果会更好。因为宝宝会觉得他受到了关注,还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设身处地站在宝宝的立场,体会他们的感受。

当宝宝和您讲述在幼儿园里的不开心时,即使在您听来似乎是很幼稚的理由,也不要简单地认为没什么,而是要站在宝宝的角度,这样才会更好地理解宝宝的感受。毕竟他们也不想幼稚,不想犯错,不想打碎花瓶……有些时候实在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有限。

3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示对宝宝的关注,对宝宝说的话有兴趣。

比如:爸妈看着他的眼睛,或者是拍拍他的肩膀,或者停下手里正在做的事,或者蹲下身子,保持和宝宝的眼神接触是平视的,等等。这些表情和肢体语言都传达着:爸妈在关注宝宝,认真倾听宝宝的谈话。这种信息会鼓励宝宝继续说下去。

4与宝宝沟通时不要用贬低宝宝的话。

宝宝的世界与想法和大人是不同的,尤其当宝宝很认真地告诉你什么时,你轻蔑或不相信的态度只会伤害宝宝,甚至让宝宝以后也不会再跟你谈了。严重者还会对宝宝自信心的形成产生消极影响,而童年形成的自我价值将会延续到成年的发展,从小缺乏自信心,将会使宝宝的人格无法朝向健康而完整的方向发展。

5沟通中停止喋喋不休的说教和“和尚念经般”的重复。

沟通不是说教,父母不要总是在沟通的同时不忘说教。纽约一所的家庭教育专家多瑞恩・米勒这样说,“在学校和家里,学龄期的宝宝们都已经厌倦了集中注意力去听你对他的谆谆教导,他们更愿意自己决定该听些什么”。所以父母在与宝宝沟通时要仔细思考该如何把你要传递的信息传递给他,从而避免你们之间的无效交流,也防止宝宝对你的话“置若罔闻”。

再喜欢吃的东西,总吃也会腻,所以父母在沟通中还要减少重复。不停地重复同样的话,只会增加宝宝的厌烦,让宝宝习惯于直到你说到一定的遍数时才对你的话有所回应。所以,即使同样的话,也要改变所用的语气、文字和说话时的态度,只有这样,宝宝才会有可能愿意听你说的话,并且按照你的话去做。

6沟通中父母主动自己的感受。

全家一起到外面吃饭回来,一起逛街归来,一起游玩回来……父母不妨主动与宝宝自己的心情、感受以及对事情的看法,这样宝宝当然也就比较容易毫无拘束地说出他的心里话,向你诉说他的心情、感受与看法。

第8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

同伴沟通是指同龄人之间的联系过程,即同伴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过程。中学生时期,由于家庭和学校在青少年性教育过程中发生角色失灵现象,同辈群体在此时期比父母更有影响力。同伴之间的性话题沟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对象和方法

方法:采用自编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问卷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正式问卷共发出了600份,剔除回答不完整、有明显反应倾向的问卷,再根据测谎题去掉废卷(4道测谎题有三道答错则认为其问卷作废),剩余445份有效问卷。

二、结果

(一)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及各维度的特点

1、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特点及各维度的总体特征

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特点在总量表及各维度的总体测试结果显示: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在各维度上的沟通得分依次为:沟通状况沟通态度沟通内容沟通动机,其中沟通状况维度均数更高,而沟通动机维度的均数水平要明显低于其他几个维度的均数水平。

2、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及各维度的方差分析结果

(三)中学生同伴性话题沟通在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上结果与分析

1、不同性质学校的中学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及各维度的总体测试结果

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方面,普通中学的学生在总体沟通上的平均分均要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3、 3593、 259、F=2.069)。在各个维度上存在的差异相同,都表现为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具体维度上的沟通水平均高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并且在沟通内容和沟通状况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2、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学生在沟通内容维度与沟通状况维度上的差异

统计结果显示,中学生在沟通内容维度与沟通状况维度上表现出极显著的学校差异,因此采用多重比较法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普通中学的中学生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内容维度(F=5、 741)与沟通状况维度(F=6.440)上均显著好于职业中学的中学生。

(四)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在中学生同伴间性话题沟通上的存在的差异分析

父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及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和沟通态度维度上存在的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为: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及总体沟通上,父亲学历为及以上的中学生沟通要好于学历为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而父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沟通态度维度上也存在的差异为:父亲受教育水平为及以上学历的中学生在沟通态度上明显好于父亲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学历的中学生,而与另外2个受教育水平差异不显著。

母亲的受教育水平在同伴间性话题沟通总体上及在沟通内容、沟通状况上存在的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为:在沟通状况及总体沟通上,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及以上学历的中学生在沟通上明显好于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初中学历和小学及以下的中学生,而与母亲受教育水平为高中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在沟通内容维度上也存在的差异为:母亲学历为及以上和高中的中学生沟通均要好于学历为初中、小学及以下学历的,而母亲受教育水平为及以上与高中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三、讨论

第9篇:亲子沟通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 G610 〔文献标识码〕 A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气氛,搞好亲子关系,做好有效的亲子沟通,对幼儿早期性格的形成、各种能力习惯的培养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能帮助幼儿形成一个健全的人格。

一、亲子教育的概念

“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教育。按照我国多数的家庭情况,这种关系被扩展为所有与幼儿密切接触的人――即看护人与幼儿之间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 “亲子教育”是以爱护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潜能,培养幼儿早期性格、各种能力习惯为目标,以提高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亲子教育强调父母和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地沟通。

二、如何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十分复杂与微妙,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能增进亲子沟通,促使子女心理健康。那么,如何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呢?

1、 自身的提高。幼儿天生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是幼儿的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身为人父人母,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文化的修养。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水平会影响亲子的关系,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他们更倾向用理性的方式去对待子女,理性地去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很少粗暴地对待幼儿。所以,父母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2、转变态度。不良的亲子关系一般是由于父母对幼儿错误的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务必导致父母对幼儿的态度异常,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家长说话做事要站在幼儿的立场去想,考虑幼儿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获得幼儿的尊重和信任。父母和幼儿是两个个体,两者有不同的思维,父母一般是强势思维,所以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成年人的思维强加给幼儿。

3、亲子沟通。要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使用定时沟通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每周确定固定的沟通时间,建议每周沟通两到三次,每次沟通一至两小时。每天晚上睡觉前,用十五分钟和幼儿说说当天的事情,说说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心事是十分必要的。沟通的内容可以事先设计,也可以随机。沟通时,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鼓励幼儿毫无顾虑地表达,这样才能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从而形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三、亲子游戏

为了消除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隔膜,有效地增进亲子沟通,还可以尝试做一些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是亲子教育活动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根据0岁到5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而成的,不但可以促进幼儿身体成长,而且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的情绪。亲子游戏是教育幼儿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家人和幼儿的一种交往方式,有助于亲子沟通,密切亲子关系。

1、家长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遵守游戏规则,不要耍赖。玩完了要自己收拾玩具,物归原处;安排合理的游戏时间,不能没完没了地玩,更不能玩得忘了吃饭和睡觉。

2、家长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如三四岁的幼儿离不开玩具,家长选择玩具要考虑到其教育意义与艺术性。可以让幼儿自造玩具和自找玩具,这样有助于发挥幼儿的智力能力、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导读】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孩子有严重的心理问题?全网经典资讯,解决你的疑惑“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内容如下:

情感目录一览:

小孩子心理有问题的表现

小孩子心理有问题的表现

小孩子心理有问题的表现1

1、情绪起伏大

3、跟小朋友不合群

小孩子心理有问题的表现2

二、食欲不好

三、爱咬指甲

小孩子心理有问题的表现3

一是情绪表现:恐惧,焦虑,不愿上学,容易生气,母的身上。敌意,想轻生(认为活着没有意思,有度日如年的感觉,兴趣减少或多变、情绪低落)等。

二是行为表现:离群独处,不与同年龄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少语,少动,精神不集中,过分活跃,有暴力倾向、逃学、偷东西等行为。

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孩子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至少应该具备以下 5个方面的特点: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交往,尊重别人,乐于助人,并且有团队精神;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能适应周围的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呢

因为现在的孩子生活的条件比较好,完全是靠父母在照顾,没有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在家里可能百般宠爱,可是到了学校和其他人接触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和周围的人处理好关系,所以把这些负面情绪放在了心里,回到家里也不和父母说,所以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心理问题

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没有不想教育好孩子的家庭,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家庭。

2、不健全的家庭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一些家庭父母离异,不健全的家庭给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也是不健全的。有些再婚后的后父或后母,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不够关心,更有甚者,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拿孩子当出气简,使孩子原来就不健全的心灵变得更加扭曲。

3、孩子学习的心理压カ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思维迟缓等情形。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考试焦虑极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现象。当前的教育考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孩子现在所有的努力就为考而准备的,而更终升入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孩子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窄的问题,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忧愁和恐慌压迫着他们,时时感到心理失衡。

孩子有这五种行为,说明心里问题严重,可惜很多父母却不知道

现在很多父母是80后、90后,普遍对带孩子没什么经验,对孩子的一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不了解,错过很多调整孩子心理的机会,等孩子大了,这些心理问题将伴随他一生。

1情绪容易崩溃,容易暴怒

这类情况具体表现为孩子经常毫无征兆的发怒,妈妈稍有什么不顺他的心,孩子就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挠、抓、打妈妈。

但是,扣除孩子先天神经系统问题,剩下的孩子多数是心理问题,造成的原因就是父母孩子的母亲非常固执和专断,比如总是爱打断父亲讲话,甚至故意找借口禁止孩子到乡下见爷爷奶奶。

建议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孩子发脾气,更好在能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将他带到一个单一的地方,让他冷静一下。通过冷处理,让孩子情绪平静下来。

2三岁了还是很粘人

虽然小孩子是很粘人,但有些孩子就属于过度粘人了,邻居有一个三岁的孩子,每天一出门就像树袋熊一样挂在他父亲的身上,而且是一整天,几乎不下地。

在游乐场看到好玩的东西,也要父母陪同才过去。

2岁以下的孩子整天要父母报是正常的,但过了两岁,孩子对周围的世界越来越感兴趣,也就不那么做了,甚至会主动要求自己去玩。

过于依赖父母的孩子,很肯能有依赖症,这跟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

那些三个月到一岁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尤其严重。

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放手,具体可以这么做,带孩子去一个好玩的地方,然后跟他说自己离开一会儿,等下回来,让他自己玩。

注意旁边要有人看护哦。

3恐惧

孩子怕黑、怕狗、怕虫子、怕陌生人都是正常现象,这些都是恐惧,但有些孩子的恐惧就超出了正常范围,比如,看到陌生人就哇哇大哭。

还有就是我们现在经常碰到的上学恐惧症,这也是孩子过度恐惧的一种表现。

之所以这样,是孩子自己吓自己。

孩子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常常会把想象和现实混淆在一起,大人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安抚他,不要置之不理,更不要吓唬孩子。

对一些比较内向,不怎么喜欢表达的孩子,父母更应该及时安抚,降低他们的恐惧感,同时告诉他们那是什么,从根本上消除孩子的恐惧。

小时候,孩子被什么东西弄哭了,一些父母就会打一下那个东西,就是这个道理。

4畏缩

这种情况的表现出来的是,孩子经常独自坐在一边,不跟其他朋友玩,也不参加集体活动,不喜欢跟其他人讲话,甚至跟老师讲话都很少。

这种情况千万不要以为是孩子小,这其实是孩子的适应能力差有关系,心理学表明当孩子认为自己无法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或者担心自己在同伴、老师或父母面前出丑时,他就会采取这种自我保护的行为。

潜台词就是,我不跟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你们玩,我就不受伤害。

解决的办法也简单,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多让他教朋友,一起玩 游戏 ,这期间,父母要在旁边陪同,让孩子不至于一下子被陌生的环境击倒。

5喜欢拔毛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有些孩子很喜欢拔毛,通常是自己眉毛、头发、睫毛,而且大人怎么教都改不了。

有这种请款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你就要注意了,这可能是孩子焦虑了,原因或许是孩子跟家人有心理上的冲突,或者父母某些行为给了他很大的压力。

倾述是缓解焦虑的良药。

小孩有心理问题该怎么办

小孩有心理问题该怎么办

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孩子,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孩有心理问题该怎么办,欢迎参考。

小孩有心理问题该怎么办1

带孩子出去运动运动。运动是一个很好的解压的方式,一般心理如果存在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影响睡眠,运动累了回去有助于睡眠,休息好了,在其他事情上就不会那么急躁。

有机会的`话可以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活动,当然更好不要是竞争激烈的比赛啊学习班啊什么的,更好的类似于户外活动,夏令营之类,可以令孩子身心得到放松的活动。

小孩有心理问题该怎么办2

一、智力发育正常

二、稳定的情绪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体验方面占优势。尽管也会有悲哀、困惑、失败、挫折等消极情绪出现,但不会持续长久,他们能够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相对稳定。

三、能正确认识自己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自尊、自爱、自重,他们既能客观的评价他人,更重要的是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把握自己。对自己有充分了解,清楚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感到满意,并且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对自己的优点能发扬光大,对自己的缺点也能充分认识,并能自觉地努力去克服。有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习、工作等各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四、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的儿童少年,有积极、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补己之短,并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他们在别人面前能做到真诚坦率,从而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并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在集体中威望很高,生活充实,是同学们的知己。

五、稳定、协调的个性

人格亦称个性,是每个人所独有的心理特性或特有的行为模式,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环境的长期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心理健康者具有相对稳定的,协调一致的个性系统。个性系统的心理结构(亦称人格结构)由个性倾向性(包括动机、兴趣、理想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与性格)和“自我”三部分组成,其中气质、性格和“自我”是人格的重要部分。人格表现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自我”,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对自已进行客观的评价,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是:相对稳定的情绪状态,坚韧的毅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自制力。

六、热爱生活

七、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相适应

一定的年龄应有相应的心理活动特点,如儿童青少年应是朝气蓬勃,而老年人应稳重、老练。心理健康者其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应是相适应的。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儿童的心理问题具有特殊性,儿童本身缺乏适切表达能力,所以面对自己的问题他们常会透过一些怪异行为表达。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1、自闭症

典型自闭症的孩子,目光与言行都不与人接触,常使自己活在自我的世界里,而且脾气异常强烈,他们同时会固执的爱听某种旋律或某种玩具,甚至具有灵巧的动作及想法。日常生活中,他对「物」的兴趣比对「人」来得高,有时甚至会把人的肢体当成物体来玩;玩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重复且节奏性的动作;对于喜欢的东西相当执着且一成不变。

2、多动症

活动量过大的孩子容易坐立不定、整天跑东跑西、爬上爬下、话多、手势多、父母或老师往往非常讨厌这种孩子,他们有时会认为这些孩子是故意捣蛋的。

一般而言,这些孩子的特征有:

.注意力难以集中。

.肌肉协调不良。

.缺乏抑制力,挫折容忍度偏低。

.情绪不稳易发怒。

.过度敏感。

儿童过度好动的可能原因有三种:一是家庭压力太大、二是轻微的脑部受损、另一种是天生就属于活动型的孩子。

3、恐惧症

儿童对鬼、神及不明物体的恐惧似乎是司空见惯,但是这种恐惧若持续不断地存在着,则将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

造成恐惧症的原因不外以下三种,其一是过去可怕的经验所引起--如突来的巨响、朋友或兄弟的恫吓等;其二,恐惧可能是焦虑的代替品;其三是社会学习而来。

矫正上应尽量避免危言恫吓;如果过度恐惧可以服用轻微镇静剂减低其恐惧程度,然后再使用系统敏感消除法除去其恐惧。

4、口吃

根据统计,2至4岁的孩子更易产生口吃,口吃是种语言表达上的障碍,一般而言;因为12岁以前的孩子,正利用社群中较多数的价值判断,建立自己的价值标准,所以对与他们不一样的人,常有行为上的排挤,造成口吃孩子的内心往往产生严重挣扎,说话时也会有焦虑的现象产生。

5、夜尿症

夜尿通常发生于3岁左右的儿童。一般而言产生夜尿的可能原因包括器质性因素(如:膀胱无力)、夜间饮水过多、太暗不敢上厕所、日间活动量过大、以及没有学会控制大小便等。

◎ 训练孩子增加膀胱的容量。

◎ 减少晚间睡份摄食与盐分摄取。

◎ 训练孩子控制大小便行为。

◎ 关心、重视孩子并减低孩子心理压力。

6、强迫行为

儿童如果经常重复某些行为或动作就得注意,否则一旦变成强迫性行为就很难戒除。

◎面对强大的焦虑时用以缓冲的工具。

◎执着于二种不同的观念而造成心理的冲突。

7、攻击行为

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会表现出敌意、不服从,甚至有身体、语言等攻击行为。

攻击性强的孩子通常拥有一个拒绝、苛求、训练不一致的家庭,同样地,这些孩子比较容易遭受一般性的挫折且其挫折容忍度偏低。

◎改善家庭环境:提供温暖、接纳、关怀的环境。

1、建立和乐的家庭:孩子之所以会产生问题,往往是因为家庭的气氛不和睦,因此建立和谐的家庭就成了当务之急。

2、健全学校教育:不健全的学校制度将使儿童的情绪无法适度发泄,委曲无人倾听,因而健全学校教育也是必要且须尽速实行的。

父母该如何做

◎不妨多接纳、支持、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

◎不要用太多责罚。

◎父母亲管教应一致、态度要稳重。

◎不要以命令、训戒、谩骂、批评等方式教育儿童。

◎多倾听孩子诉说心里的话。

◎尝试去了解孩子的心理。

◎不要与孩子争论问题。

◎孩子有错应婉转矫正并解释不对的理由。

孩子有心理问题怎么办

孩子有心理问题怎么办

孩子有心理问题怎么办?孩子在父母眼里是更无可替代的存在,在照顾好孩子衣食住行的同时,心理方面的建设也是需要特别留意的。一不留意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理的脆弱或扭曲等。我们一起来看下孩子有心理问题怎么办以及如何解决。

孩子有心理问题怎么办1

孩子心理有问题怎么办

1、要多接纳、支持、鼓励孩子的良好行为。

2、对孩子不要用太多责罚。

3、父母管教应该一致,态度要认真、稳重。

4、尽量不要用命令、训斥、谩骂、批评的口吻来教育孩子。

5、孩子休息时,多和他沟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一步步了解孩子。

孩子心理有问题有什么特点

儿童的心理问题具有特殊性,儿童本身缺乏适切表达能力,所以面对自己的问题他们常会透过一些怪异行为表达,例如:想博取关心而佯装头疼、以反抗父母掩饰内心的焦虑。诸如此等问题,我们绝不可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

其次,儿童心理问题的临床症状也不见得与成人相合,例如:忧郁症;成人可能会有自杀倾向,而儿童却无此种倾向;同样地,成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可能是幻觉、妄想、幻听等,不过儿童期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却是退缩。

孩子有心理问题怎么办2

1、改变家庭氛围

某些情况下,父母自身也存在问题,或者自己曾经受过创伤、把没有完成的愿望寄托在孩子上,这时候父母要完善自我人格、提升自我,再给孩子营造积极的家庭氛围。

2、减少打压和控制、和孩子深入交流

4、请勿把孩子扔给

5、提升自身,以身作则

【回顾】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孩子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看完不再困惑,更多关于“孩子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的问题关注映森觅爱。

亲子沟通技巧

亲子沟通技巧1

学会接纳孩子

专家表示,心理学把接纳视为沟通的先锋。接纳就是在跟孩子沟通时,注意接受、容纳、解读孩子传达出的各种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做出更妥当的回应。当需要说服孩子的时候,接纳的语言表述是:“我很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委屈、伤心等)”;重复孩子说过的话表示接纳;还可以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接纳。

专家建议家长们要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想、行动的\'方向。要善于将孩子的行动目标分成许多的小台阶,每一步都具体而又相对容易的能够达到目标,让他们每一步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讲究沟通技巧

现在的孩子是伴着“声光电”诞生并成长的,如果做父亲的还只用嗓子单声道地告诉自己的孩子应该怎么做,他们就会感觉特别枯燥没意思。

专家表示,好多孩子在今天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而又一边写作业,产生了这种多点接收的习惯和技能。所以如果父辈仍然用原来自己受教育的模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沟通自然要讲究技巧,特别要注意几点:

一是父亲是孩子的终身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

二是心理学强调“阳性强化”,对孩子要做到更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不要用放大镜看孩子的缺点,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

三是纠正孩子关键性缺点要考虑成熟,讲究地点和时机。

专家建议,常规的沟通方式往往引不起孩子的兴趣和能动性。比如送生日蛋糕,可以插一面小旗子,写着“孩子我爱你”;常常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游戏、旅游活动、讨论问题等,能更有效地增加父子之间的情感。

亲子沟通技巧2

1、关心的眼神

在和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用关心的眼神注视着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适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这也能让孩子有更多被重视的感觉。

2、多使用短句

和孩子说话时,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让孩子能听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更好短一些,并且要重复自己所说的话,直到孩子了解为止。

3、语气要温柔

不要老是用责备的语气,多使用温柔、建议的语气,例如“不然,你说说看……”“妈妈很想听听你的想法”,这样一来沟通的气氛才会好,孩子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

4、要面带微笑

当孩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时,请您面带微笑注意倾听,这样孩子才觉得父母对自己很关心、很重视。千万不要边做其他事边听孩子说话,那样孩子今后可能就不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了。

5、物质不及口头赞赏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物质的奖励有时还不如一记微微的点头或口头称赞的效果来的好,口头的奖励或者肢体的肯定动作,会使孩子有一种备受认同的感受。要帮助孩子成长,发掘他们的优点,对孩子进行适当的赞赏是很有效的,但千万不可倚重于物质奖励。

6、学会和孩子谈心

很多家长每天披星戴月为生活而忙碌,很少有时间可以抽空与子女谈心,使孩子的忧愁和快乐都只能埋在自己心底。与孩子的谈心和沟通其实重质不重量,不在乎时间长短,更重要是通过亲子之间的沟通和接触,让孩子感受到父母那份贴心的关怀,与父母心底的苦与乐,从而学习表达自己的感受,促进亲子间的互信。

7、让孩子当家作主

要让孩子在家庭中,体验到民主的家庭气氛。家长应该尝试用开明的态度去倾听孩子的意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家庭会议。有时,孩子的意见并不一定可行,但通过参与和实践的过程,有助孩子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以从错误中学习,更终明白成功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思考才达到的。让孩子当家作主,也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认同感。

8、父母要表里如一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十分深远,父母的言行都可能成为孩子会通过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孩子会不加辨别地将父母的言行或生活习惯照单全收。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孩子长大后,那些不良习惯可能阻碍他们的人际发展。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不但要慎言,而且还要注意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否则会使得孩子无所适从,还可能埋下破坏亲子关系的导火索。

9、学会接纳孩子

专家表示,心理学把接纳视为沟通的先锋。接纳就是在跟孩子沟通时,注意接受、容纳、解读孩子传达出的各种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做出更妥当的回应。当需要说服孩子的时候,接纳的语言表述是:“我很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委屈、伤心等)”;重复孩子说过的话表示接纳;还可以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接纳。

专家建议家长们要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想、行动的方向。要善于将孩子的行动目标分成许多的小台阶,每一步都具体而又相对容易的能够达到目标,让他们每一步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亲子沟通技巧3

1、观察

父母亲必须要随时注意孩子的面目表情、行为举止,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状态,进而能主动的与子女交谈,产生沟通的动机,也才能适时的给予辅导与协助。

2、倾听

当孩子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或吐露自己的感受时,父母应该要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很「全神贯注」地在注意听你的想法与感觉,就算身边有事情也应该放下,眼神的接触是沟通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适时的。给予反应或支持,会让彼此的关系更为接近。

3、关注

纵使父母亲本身太忙,关心的话语与眼神还是不可或缺的,如:「小明这次的考的很好,爸爸很高兴」;或是偶而身体动作的接纳(如拥抱、摸摸头),以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

4、同理心

父母亲不要一味地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孩子的问题,有时候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思考,会让彼此的感觉更为接近,也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体会孩子的喜怒哀乐,「将心比心」是更好的形容词。

5、主动的鼓励

不要因为做错事就开口骂他,要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奖励比惩罚有效,可以使亲子关系更为融洽,就算孩子做错事,也应该赞赏孩子做事的努力,再就事论事,这样比较象是在给孩子意见或建议。

6、注意语气与声调

不要老是用责备的口吻说:「不要这样。。。。。」、「你是怎么做的」、「怎么会。。。。。」,多使用和善、建议的语气说「你能说说看。。。。。?」、「你的想法是。。。。?」,这样有助于沟通的气氛,也让沟通变得更能令人接受。

7、语句应用

三个因素,行为-当你…、感受-我觉得…、后果-因为…,如:「当你很晚回家的时候,我觉得很担心,因为怕你在外面出事」,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造成什么伤害或后果,尽量表达自己的情绪,切忌责骂或处罚。

8、冲突的解决

亲子难免会发生冲突,这时候不要拿出父母的权威,要求孩子要听自己的,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理由,并且用与孩子商量解决事情的态度,针对问题,与孩子一起思考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这样不仅可以和平的解决问题,更可以培养亲子间的良好关系。如果父母本身有过错,应该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歉意,以化解误会,促进家庭和谐。

亲子沟通技巧4

一、做一个好听众

随着年龄的增大,许多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同父母细诉衷肠是一件很别扭的事。而对于父母来说,必须设法让子女觉得那样做是很自然的,其诀窍就是要让家里时时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谈,自然会来找你。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办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并做一个好听众,而晚饭是全家共聚的好机会。可惜这一点往往被一些父母忽视。同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很少同父母一起吃晚饭。父母如果每天晚饭时肯留心听儿女说话,会让儿女觉得自己受重视,而创造这样的“聆听气氛”会很有效。

二、学会与子女平行交谈

用平行交谈的方法跟青春期的儿女谈话往往能引起热烈的反应。所谓平行交谈,即父母与子女一起从事一些普通活动时进行交谈,但重点要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这种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而对父母来说尤其如此。几乎从事任何活动都能得到这种相处的机会,例如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或进行体育活动。一位父亲就很会利用这样的机会:“我常常和14岁的儿子在清晨打羽毛球,那时候我们往往谈起某位老师或学校里发生的某件事情,但都只是随便聊聊,不是严肃的讨论。我发现儿子很喜欢这种形式的谈话,从这种活动中我也较好地了解到儿子的情况。”

三、只做顾问不做“指导员”

有时父母提出的意见即使很好,孩子们也不喜欢,因为他们需要的不是“指导员”,而是顾问——只会细心地聆听,协助他们做出抉择,不是插手来干预他们的。事情而是建议他们改弦更张。要是孩子把事情搞砸了,不宜直接干预、批评,孩子不喜欢别人指出他们把事情搞得一塌糊涂,更不需要别人教他们如何走出困境。父母应该协助子女仔细检讨这件事,青少年往往能自行想出叫人拍案叫绝的解决方法。

四、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天地

青少年需要感觉到自己的生活并非完全由父母来控制,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间,父母尽量不要擅入他们的房间,不要让他们觉得只有跑到外面才会有这样的空间。我的一位同事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说:“孩子的房间里常常挤满了他的朋友,他们或谈天说地,或吃东西,或玩电子游戏,虽然经常吵吵嚷嚷,但我觉得这并不要紧,因为只要孩子没有变坏,很安全就行了。”

当代的青少年越来越渴求有自己的私生活,他们往往因此变得感情冷淡、喜欢独处,不肯与父母在一起。有些父母被十几岁的孩子避开或推开会感到很难过,其实这是青春期子女正常的表现,很多父母不明白的是,尽管孩子想避开父母,却不希望父母也这样对待他们。

五、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六、不要无所不问

青春期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但是他们又不愿意被别人看做是小孩子。这种矛盾就让很多的父母与孩子产生不快。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时候,尽量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与家长处于同一个位置面。

家长朋友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呢?以上为大家介绍了与孩子沟通的六种方式,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

亲子沟通技巧5

一、在特定年龄,孩子更需要的是陪伴

二、亲子沟通技巧:小事放手大事商量

既然跟孩子都商量好,让她出国读书。那么她在国外就应该学会独立。他表示,家长要和孩子保持良好沟通,这样,孩子遇到重大问题,就会告诉家长并询问意见。至于其他的小事,该放手时就得放手。帮得越多,孩子反而会产生依赖,不利于她在当地真正地独立学习、生活,还可能会减慢她的适应过程。

他强调,到了中学阶段,在适当时候,可以让孩子当主角,父母当听众。但父母要重视开学的天,和期末考试的天。在新学期给孩子打气,期末开考叮嘱几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同在。

亲子沟通技巧6

亲子沟通技巧

在许多家庭,家长和孩子无法沟通,孩子也根本不听家长的话,如何培养良好和有效的亲子关系技巧,能否教家长几招?

技巧一:每周安排一次或以上的“黄金时间”,在那段时间里,家长与孩子共同选出某一项活动一齐去做。其中包括四个步骤,一是共同挑选活动,二是双方订下“黄金时间”的“约会”时间;三是家长用嘉许、描述、接触等新的行为模式,避免质询、命令、批评的模式;四是活动结束后,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各人的观察和感受。

技巧二:设立“好行为箱”。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克服恐惧到培养自信、自爱、自尊的过程,这需要很多肯定,而传统教育中,孩子每天得到的否定永远比肯定多。因此家长注意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他肯定,是他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你可找一个小箱子,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外面贴上“好行为箱”的贴纸,每次看到孩子有良好行为,就写在纸上放入箱内,每天晚上睡觉前和孩子一起查看。

技巧三:亲子关系急救箱———“太空时间”,用于挽救濒临破裂的家庭关系。这是家长和孩子共度的特别时间,双方要把所有不愉快的情绪抛开,就像坐火箭去了太空,把所有不愉快的事留在地球上。孩子可以毫无拘束地说出心里话,而家长亦可毫无保留地献出关怀、支持和爱,目的是不要为原先存在的情绪或态度形成隔膜,使亲子关系中断和让孩子感到无助。

亲子关系:你需要怎样的教养观?

一个正确的信念可以让我们朝着对的方向前进,在养儿育女一事上也不例外。您拥有一个怎样的的信念?您又抱持如何的态度呢?以下所举列的信念,有没有提醒了您一些重要的事情?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都有会做或不做某些事情,而有一些事情对我们来说是没有改变的余地,乃是一定做或一定不做,不再需要考虑。到底在我们的大脑里面,是什么支配着我们,或给了我们这个心态呢?当我们往这个方向深思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支配着我们。我们相信某件事,认为此事会带来某些价值,我们就会规定自己去做此事。所以一个正确的信念对我们来说就很重要了。

什么样是“正确”的信念呢?衡量的标准是相对的。如果那个信念可以带给我所要的价值,或说所要的效果,这个信念对我们来说就是正确的。

需要建立哪些信念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拥有幸福美满、成功快乐、对世界有贡献的人生。当然,与此同时也要孝顺父母、爱父母。在这个大前提下,以下所介绍给父母的十大信念,很值得父母的关注和学习。

我们相信:

1 孩子一生下来,便爱、信任及听从父母。

2 孩子再坏的行为,都不是针对父母而做的。

我们常听到一些父母说以下的话:“我的孩子常常XXX,为的就是气死我。”“我知道他不读书是针对我的呀,他就是不想我有好日子过……(边说边哭了起来)

孩子的坏行为,百分之九十九的起因都有不是针对父母而为,而是有其他的原因,尤其是六岁以下的孩子,更是百分之一百。父母的想当然,往往使孩子更不知所措,原本以为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支援、帮助和鼓励,但得到的往往是更重的压力和误解;这也是形成代沟的其中一个因素。当孩子有坏行为时,父母不应该先入为主,而是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建议:

——先观察,多看、多听、多去感受。把自己代人,如果你是孩子,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找出坏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例如:抽烟,孩子的正面动机可能是要得别人视他为大人般尊重他。

——和孩子一起找出其他可以满足其正面动机的好行为来取代目前的坏行为。

3 家长付出的爱是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

许多父母用金钱、物质来取代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以为给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就是爱孩子。而事实上孩子潜意识里所需要的是父母 和他们在一起时彼此互动而感受到的爱、鼓励和支持。祖父母、叔叔、伯伯、姑姑或阿姨等是父母都是不在时(逝世),次一环的“家长”人选;但若父母仍健在,父母真诚的爱和关怀仍然是无人可以取代的。

4 孩子在不断的努力做好,就算当他弄得更糟的时候也是一样。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许多的次以后往往仍然会犯一些错误。父母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下,会过早地把成年人的标准套在孩子身上。例如:当四、五岁的孩子不小心打破了杯子,大部分的父母会有什么反应呢?轻则唠叨、责骂,重则体罚。然而试想想,孩子不小心打破杯子如何影响他以后不能成为一名成功快乐的人呢?请注意,是“不小心”哦!而一个杯子值多少钱呢?是杯子重要还是孩子重要呢?或说,是杯子重要还是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比较重要呢?在家庭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可说是不胜枚举。

5 每一个孩子都有具备使他拥有一个成功快乐人生所需的全部能力,家长只不过是帮助他把这分能力释放出来。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类只用到其潜能的百分之一,更高的估计也只是百分之十。每一位孩子都有拥有无限的潜能。国内有一位智障儿,不懂得方向,不懂得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但若让他听过几遍的音乐,他即能站在指挥台上指挥整个交响乐队,他不是胡一舟。

父母们常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知识就是能力。当我们研究世上的成功人士,竟发现知识只是我们发挥能力的媒介而已。另一个错误的观念则是,认为勤劳是学习的更佳方法。常看到、听到的例子是,孩子学习的效果不彰的时候,父母就会要求孩子用更多的时间,增加更多的次数去学习。“读不会就现再读几遍,读至八点不会说读至十点。再不会,明天再读。”这是常常听到的训话。孩子学习的效果来自有效的方法,而勤劳只是方法之一。

在启发孩子不一样的智能,需要用不一样的方法,而不同类型的孩子,则需要不同的学习模式,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在往后的文章里将会提到各种不同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模式。

父母需要多花时间去观察孩子,找出孩子的“特色”,并帮助孩子发挥他的“特色”,而不是要孩子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好”、“成功”或“理想”。这往往使孩子和父母双方面都痛苦不堪,而效果也往往不会理想。

6 通常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很正常,虽然他没有在家长在乎的事情上表现出来。

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下、往往会把焦点放在孩子的缺点上(即孩子还有什么样做不好的事情),而把许多时间精力花在纠正孩子的缺点,甚至怀疑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在我主讲亲子关系讲座会的时候、常常有家长问以下问题:

“我的孩子很懒散,请问怎样可以使他不懒散呢?”、“我的孩子脾气很坏、请问有会么办法可以使他的脾气改好呢?”

通常我会都会先问对方一些问题。

针对我的孩子很懒散

“你的孩子有很积极的时候吗?”

“没有。”(语气很肯定)

“例如说和其他孩子玩的时候、玩电脑的时候。”

“啊!玩的时候很积极。”(不自禁的笑起来)

意思是说,孩子不是没有积极的能力,吸是没有在家长在乎的的事情上表现出来。

针对我的孩子脾气很坏

“您的孩子一天有几个小时是在发脾气的?”

“也不会每天都发脾气。”

“那么一个星期几次?”

“一个星期一、两次左右。”

“一个星期一、两次左右,算两次好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一百零四天发脾气,却有两百六十一天是没有发脾气。”

意思是说,孩子在部分时间的脾气是好的,只是家长没有看见孩子的全部而已。另外,家长有些时候也过早把成年人的标准套在孩子身上。孩子成长是一个过程,有一些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家长也往往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其实,没有两个孩子是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用他自己的时间和方式去学习,因此,每一个孩子只能和自己比较。

7 任何行为都不等于整个人。

孩子的任何行为都不会是全黑或全白的。意思是说,任何行为都有其正面和负面的意义,不会是完全正面或完全负面;而且现在的`行为并不代表他以后就会成为这样的人,以后都会有这样的行为。家长很多时候是太急了一些。

以下举一个例子:

小明的爸爸因为小明顶嘴而大发脾气:“现在才六岁就这样,以后长大了,到外面不就给人打死了!”

六岁时候的一次顶嘴,怎么就决定了小明以后长大了在外面就一定会向别人顶嘴呢?当家长发现了小明这个行为,从六岁到十八岁(算是长大的年龄)这十二年的时间,难道家长没有更好的方法引导孩子往好的行为发展吗?当孩子有坏行为的时候,家长大可放松一点来处理,而在轻松的状态才是我们更有创意的状态。

8 总有更好的方法,只在于家长肯不肯去找

家长常常会觉得很无奈,无力感很重。“我跟我的孩子讲了整百次了,他就是不听。”我的答案往往是“讲了整百次您还是要讲?讲了三次而孩子不听就要换其他方法了。”

“我已经试过很多方法了,他是不可能改的。”

“没有办法。”

我给“不可能”和“没有办法”的解释是“我所知道的方法我都试过而达不到效果。”那么,我所不知道的方法呢?我们所知道的方法和我们所不知道而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方法比较。我们都有会同意我们所知道的实在是太有限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突破?

以下有一些建议:

读没有读过的书、和没谈过话的人谈话、参加新的课程、用以往从未试过的方法、稍微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把家里的摆设也稍微变动等等,这些都会帮助我们突破自己并找到更多新方法来处理孩子的问题。世界上六十亿人口中,谁更了解您的孩子呢?谁又更了解您自己的能力呢?答案是,您自己。所以,只要我们肯去努力的想办法,就总有办法。

9 家长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结果的更大决定因素

今天孩子是一名怎样的孩子,是家长直接或间接一手造成的、当孩子出生以后,名字、所吃的奶粉或人奶、所穿的衣服、睡的床、由谁看顾、住在怎样的环境等等,都是家长为他决定的。而孩子从零岁到三岁所看到、听到和感觉到的人事物,往往就决定了他基本的信念和价值观、也就是他的性格基础。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家庭系统中每个人的关系、互动等都是孩子成长结果的主要决定因素:例如:常常被人大声责骂、鲜少被肯定和称赞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是没有安全感缺少自信心的人。

10 所有亲子关系的改善,必先来自家长的一些改变。

从第九信念中我们知道家长的言语行为、或说行为模式是直接影响家里的每一位成员,改善亲子关系的主动权往往在家长手中。当家长改变、孩子不可能不改变。家长可以在不同的改变中观察孩子的改变、至到家长所要的效果出现为止。当家长用鼓励、支持和爱来培育孩子,孩子就会成为有安全感和有自信心的人,这也是成功、快乐的人必备的条件。

父母对孩子的爱心是无从置疑的,而爱心加上方法就是培养孩子成为成功、快乐的人的更佳成功模式。愿和所有父母共勉之。

亲子沟通技巧7

在孩子面前“小心说话”

很多人以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因此在孩子面前讲话时非常不注意,就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似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锐奇教授说:“孩子在出生一年内就能够体会和理解情感上的概念,在通常情况下,要比我们认为的时间要早得多,理解得也多得多。”

你要充分利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机会。不要等到你认为孩子能理解和接受时才对他表达你的情感。从孩子生出来的天起,你就要让他通过你对他说的话来了解这样的事实:他对爸爸妈妈来说是唯一的、更出色的。从这一刻开始,你就已经给孩子打下了健康心灵的基石。

多说“要”少说“不”

这里我们做个小试验:请你闭上眼睛,很响亮地对自己说:“我现在不去想有一只老鼠。”这时,在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景象?肯定就是一只老鼠!用“不要去做”来强迫你思维的尝试显然是失败的。同样,对孩子经常性地用“不要这样做”来规定他的行为举止,也是会失败的。

“不要将你的玩具到处乱放!”“不要与小朋友吵架!”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每天都会从被孩子折腾得心烦的父母嘴里说出来,其实到更后几乎都是没有什么用的。“不”字正是这一类教育方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所在。不仅是孩子,就连大人在潜意识里也根本不会把这个“不”字听进去。你对孩子不停地说“不”,而到了孩子的耳朵里却变成了:“将你的玩具到处乱放!”或是“与小朋友吵架!”

夸张点说,大人的“不当语言”是促使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诱因。如果一个孩子整天听到大人对他说:“不要这么乱吵!”孩子就真的会变得整天乱吵乱闹。

其实,只要父母、老师和其他与孩子有关的人能够尽可能地改变讲话的方式,就能看到令人惊喜的好结果。比如,对孩子说:“请你整理好自己的房间。”“要好好和小朋友一起玩。”这类比较正面积极的教导所带给孩子的信息,就要比前面所用的那些句子要好得多。更重要的是,你这样对孩子说话比较管用。

当然,你不要期待一句话就会出现奇迹,但长期注意这个问题后,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举止正在慢慢地发生变化。

赞扬多一点,批评少一点

在游戏场,一个年轻妈妈正全神贯注地看着爬在攀登架更高一级上的儿子。很显然,那个孩子很想尝试着冒一下险,玩出一点花样。做妈妈的这时却大声叫道:“当心,别跌下来!”当然,这是一个正在担心的妈妈的正常反应,但反过来,这句话让孩子感受到的却不是担心,而是里面的潜台词:“你真是手脚不灵活,你肯定会跌下来的。我不相信你不会跌下来。”

其实,这个妈妈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真是太好了,你自己会这样小心地往上爬,你抓得这么牢。”受到赞扬的孩子会觉得非常自豪,会更加集中注意力而不跌下来。妈妈很容易就达到了目的,即让孩子小心抓牢,同时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而这一切都是通过赞扬而不是批评的语言做到的。

正确和积极有效的语言能使你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比较容易地达到目标,也能使孩子改变对自己的评价,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不再听到别人说他“乱七八糟”而是“有条理”,不再是“乱吵闹”而是“安静”时,他就慢慢向着你心目中“好孩子”的方向前进了。

及时道歉

人无完人,万一你对孩子说了一些“不入耳”的话,那么请你一定要及时给孩子道歉,要知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来自你内心的真诚的道歉,可以化解恶言恶语对孩子的伤害。

著名心理学家、儿童研究专家和作家米勒说,一些不恰当的话,如“你怎么这么傻?”“我对你已经彻底失望了”等等都会产生可怕的后果。如果你觉得对孩子说这样的话是理所当然的,因而不对孩子进行道歉的话,会严重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有时甚至会让孩子情绪崩溃,即使通过好几年的心理治疗都无法纠正过来。

小建议: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写写“语言日记”,把你平时对孩子经常说的话或心里想说还没有说出来的话记录下来。这些“日记”会让你明白如何更好地与孩子交流,并尝试在与孩子说话时更多地使用积极有效的句子,相信不出几天,你就会看到你的个成果。

小贴士

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倾听能力。

只要有可能,语言表达上要尽可能正面积极。

如果孩子做错了事,你要对孩子表达出你否定的态度,但尽量不要带有指责的语气。

不管孩子的年龄多大,都要经常性地表扬他。表扬时要真诚、适度,不要让孩子对你的表扬“免疫”。

对孩子讲话,尽可能多用“我”的感受。如用“我很伤心,你总是不能和小朋友好好相处。”来代替“你总是与小朋友吵架。”

不要把语言当作一种武器来使用,而是要把它当作一种可以表达你对孩子的爱和信任的有效方式。

多使用中性的语言。如果你过多地将自己个人的判断传达给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失去形成自己人生观的机会。

一些早已“习惯成自然”的事还是需要对孩子多说说。比如尽管孩子已经知道你是爱他的,但你还是要经常要对他说:“妈妈(爸爸)爱你”。

不要总是谈论自己的孩子,而是要与他对话。

说话时要注意你的语调。

不管孩子有多大,如果你讲错了话,都要向他道歉。

亲子沟通技巧8

亲子沟通的技巧

家长们要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想、行动的方向。掌握沟通技巧,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不但可以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而且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难与他们沟通。其实,父母如能不以强者的权威压制孩子,往往会得到孩子相对的友善。同时,“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时的言语伤害,可以使你冷静下来,重新去思考,这对维持亲子间的良好关系有一定的帮助。

多用赞美之词和身体语言。

必须让孩子知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们都是爱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或许你并不接纳他的行为,但依然关爱他。有时只要简单的一句话“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我也这样想”等,就能让孩子觉得受到了你们的认同。有时不说话,而利用身体语言,如微笑、拥抱和点头等,就可以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疼他,不只是在他表现良好时。

身体接触表达亲昵感情。

有些父母只有在孩子小时候才表达亲昵的感情,当孩子稍大一点后便改以冷淡的态度,拒绝孩子的“纠缠”。然而身体接触可以令孩子切身体会父母的关怀。同时也别忘了接纳孩子对你们的爱意。

语气应温和,态度要友善。

父母应避免用高昂、尖锐并带有威吓的声音对孩子说话,尽可能以微笑、欢快、平和的语气说话,显示出友善和冷静的态度。

多说“我”,少说“你”。父母应尽可能不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不要总说“你应该……”,而应常说“我会很担心的,如果你……”。这样孩子就会从保护自己不被指责的状态下转而考虑大人的感受,这个时候沟通才可能更有效。

此外,在倾听孩子说话时,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a。不急于作出评价。即使孩子的看法与大人不同,也要允许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应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举出适当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详细地分析双方的意见。父母不压制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觉,孩子自然会敬重父母。

b。孩子的感受。无论孩子是向你们报喜还是诉苦,你们更好暂停手边的工作,静心倾听。若边工作边听,也要及时作出反应,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得不到积极的回应,日后也就懒得再与大人交流和感受了。

d。理解孩子的情绪。有时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应,倘若大人能够表示出理解和接纳,他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譬如,当孩子知道奶奶买了玩具送给小表妹作生日礼物的时候,他吵着也要,此时大人应解释道:“你感到不公平,但要知道这是给妹妹的生日礼物,你生日时奶奶也会给你礼物的”。通过这番对话,能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从而变得通情达理。

常规的沟通方式往往引不起孩子的兴趣和能动性。比如送生日蛋糕,可以插一面小旗子,写着“孩子我爱你”;常常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游戏、旅游活动、讨论问题等,能更有效地增加父子之间的情感。

因此,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应掌握以上技巧。

职业妈妈如何提高亲子质量

照顾孩子与工作是职业妈妈的一对矛盾。从心里,您想多与孩子亲近、交流,可因为工作,又只能花有限的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与孩子有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呢? ——yjbys。

一、请放松下来,将与孩子的交流看作是生活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吧!不要将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安排成工作表(如: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好像每天都必须做些什么才叫“沟通”。人都需要休息,工作后的你,也同样。所以,与孩子交流之前,在心态上,您应该是一个放松的、乐意交流的妈妈,而不是一个刚刚从拥挤的公交车下来、匆匆忙忙的疲惫的妈妈。就这一点,建议您在回家的上,或者进门之前,或者要见到宝宝时,做以下的想象: ——

1、想象一个足以让自己心情愉快、放松的情境,或者一些美好、舒服的词汇,比如:暖暖的阳光,开心的野餐,温馨的灯光,甜甜的笑容……

2、在头脑中闪现宝宝的“可爱”,比如:胖乎乎的小脸,脆生生的声音(尤其是叫“妈妈”的时候),玩耍的模样,滑稽的怪相,还有好多可爱的“次”;

3、想象你与宝宝在一起的欢乐时光,游戏、读书、洗澡、玩水、学步……相信这些“想象”足以给宝宝一个“好状态”的妈妈!这就象“接力跑”中的那段“接棒区”,是一个助跑、转接与加速的区段。工作以后的你,可能已经累了,而如果能有这样的一段“心理接棒区”,将能使你从工作的“后遗症”中解放出来,给自己一个即将见到宝宝的“幸福期待”,也将激活你发自内心的母性的爱与灵感。

其实,与宝宝如何相处的技巧没有谁能真正教你,因为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而他所期待的也是一个特有的妈妈。不要迷信所谓的“育儿技巧”,当你放松下来时,你就有了育儿的本能——

“儿子,过来,让妈妈亲一下!”

“好儿子,妈妈回来了,来亲妈妈一下!”

“儿子,妈妈好想你啊!快过来让我抱一抱!”

正如你意识到的,亲子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才是更重要的!

什么是“交流”?一种自然而然的接触——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短短的问候,一个亲热的吻……什么是“沟通”?彼此心灵上的默契——会心一笑、眼睛一亮、手拉拉、头点点……

这些需要多少时间呢?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放松又快乐的心态!所以,建议你多留意生活里的美妙时刻,让点点滴滴汇集在“记忆”中,以便“想象”提取。即使在工作,偶得空闲,不也可自娱自乐?

二、弄明白孩子真正需要什么。现在有很多关于亲子交流的书籍,各种活动、训练、游戏目不暇接,搞得个个父母看了都觉得“不称职”——

“我没有那么多时间给孩子讲故事!”

“我从没有陪孩子搭过积木!”

“这些家庭游戏,我们似乎都没有玩过!”

而且越看越觉得焦虑,好像父母不给孩子读故事、不训练孩子、不与孩子做游戏,孩子就可能不健康,就可能影响某种“商”(如“智商”、“情商”)的发展。于是,父母心理压力很大,既怕“少交流”,又怕“错交流”,无所适从。结果把更重要的都忘了——我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我的孩子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呢?

所以,在您走入家门前,请不要象去超购物似的,列一张清单: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更后做什么!如果这样,结果多数是——

“我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刚看了两页书就不行了!”

“他根本就不爱听故事!”

“我说什么,他总是不听,总要我按他说的做!”

我们很难回忆起3岁前我们自己是怎样需要父母的,所以要真正弄明白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的确很难,那么就先放下我们的育儿理论与技巧,听听孩子们的声音吧——

“妈妈,我今天搭了一个好高好高的房!”

“爸爸,我想听故事!”

“妈妈,抱抱!”

“哇……哇……”

声音、动作、姿势、语言、表情足以表达宝宝的需要,只要你肯仔细听,欣赏地、带着好奇地听。当然,你可以提出你的设想或建议,“宝宝,想不想听妈妈讲故事啊?”“妈妈今天给你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书,想不想看啊?”“强扭的瓜不甜!”所以,交流以自愿为原则,如果孩子喜欢先搭积木、再听故事,干嘛非得按你想的先听故事、再搭积木?如果你是在有意识地教孩子什么,就更要懂得如何“吸引孩子”了!

三、充分调动家庭资源。孩子不是妈妈一个的,所以不管是照料孩子,还是教育孩子,都是家庭共同的权利与责任。因此,如果巧妙地让所有家庭成员都积极地来关心孩子,不但你轻松了,而且更合理。不是吗,家庭成员间的彼此矛盾、吵吵闹闹,经常会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钻空子的借口?笔者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相互抱怨——

“真怕老人把孩子宠坏了!”

“孩子这么小,他妈妈就让他学这、学那!”

“这孩子就因为小时候爷爷奶奶太宠,所以才这么任性!”

“自己还没长大,懂什么带孩子?”

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老人自然有“隔代亲”,但也有经验;年轻人自然少些“经验”,但又比较“现代”而有精力。所以,如果相互能取长补短,彼此信任,在必要的行事规则上达成一致,这将更利于孩子发展。比如,你的孩子正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只要周围有充分的语言环境,包括“说”与“听”,都会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你只要让孩子的奶奶平时多与孩子说,并多鼓励孩子说,而你工作之余陪孩子多做些小游戏、讲点故事,另外不要忘了还有孩子的爸爸,他也是孩子成长必须的影响力,至少可以让他与孩子多做些更需体力的运动,孩子成长,人人有责!这样不是更好?

如何改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指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的关系,这一阶段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一生当中能否走向成功的更重要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个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yjbys。

究竟如何教育孩子才能事半功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话题。尊重孩子,才能与他们相亲相爱。试试下面的九招,让你成为一个“高效”的家长,同时成为孩子的表率。——

一、记住自己的角色:父母

你的职责是保护自己的孩子,同时帮助他准备好长大成人。比成为孩子的朋友更加重要的,是父母要成为一名领导者和一位充满耐心的老师。记住,该坚持立场的时候就要坚持,孩子需要管教。

二、有话慢慢说

对孩子发火,情绪激动,是无法解决事情的。无法控制情绪怎么办?那就自己待一会儿,平静一下。当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平和时,父母就起到了更佳的表率作用,身体力行地教给孩子如何控制情绪和压力。

三、别太唠叨,多听孩子说

青少年和成人一样,都希望被尊重和重视。成为孩子“安全”的诉说对象很重要。

四、掌握好平衡

父母更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平衡好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的同时,给予孩子一定空间和私人领地之间的平衡。这的确不容易做到。但是这对越来越独立的子女而言,是必需的。

五、做好表率

想让你的孩子成为值得信赖、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人?那么做好表率吧,让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你身上的这些闪光点。

六、说明自己的期望

清楚地告诉孩子你对他的期望,并保持一致性,让孩子有“法”可依,这样他们就会更明确自己应该如何做。

七、抓住时机表扬孩子

在孩子做了正确的决定或事情时,要抓住时机表扬。赞扬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决定和成功是受到重视的,同时他们的能力也得到肯定。

八、做真人,不是超人

如果发现自己有错误和缺点要承认,在适当的时候,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歉意。告诉孩子,父母跟他们一样,正在努力做一个更好的人。

九、创造时机,享受家庭生活

有固定的家人一起用餐和休闲的时间。对绝大多数孩子而言,更快乐的时光是和家人尤其是父母在一起的时刻。

亲子关系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与发展而动态性地发展与变化的。这一时期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双职父母的不二法门

双职父母既要出外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在平衡这两种角色之间,偶尔会顾此失彼。了解自己面对的是怎样的挑战,迎接挑战的建议,能让父母们更有效、更积极地担起亲、职角色。——yjbys。

双职父母面对的挑战——

1、工作和家庭不协调:

双职父母需要长辈、亲戚或保姆协助照顾子女。照顾者的质素和态度固然备受父母的关注,父母也会担忧照顾者的带教方法是否适当。有时,亲人协助照顾子女,父母就算觉得不妥善,也较难启齿要求改善。即使聘请保姆,以上问题仍然存在;碍于雇佣关系,保姆亦会偏向迁就孩子,孩子因而容易变成小霸王般对他人呼喝和指指点点,以及缺乏自我照顾的能力。

3、缺乏时间引导孩子学习:

父母在指导孩子学习时,因时间限制和精神疲惫而失去耐性,往往较易采取直接指令的方式,缺少耐心引导,造成彼此对立的局面。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也没有时间从根源处着手处理或有系统地加以纠正及辅导。

4、忽视问题行为背后原因:

双职父母因较少时间与孩子相处和沟通,常会不经意地将注意力放在欠理想的行为上,误以为惩罚和责备是更有效的方法。沟通不足,容易导致只看到事情的。表面,而忽略隐藏的情绪及行为动机,双方因而会产生不恰当的反应。?

5、亲子时间不足够:

若父母跟孩子共处的时间太少,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了解不足,两者关系容易变得陌生。另一方面,孩子少见父母,长期独处,渐渐建立自娱的习惯,也会把情感投射在照顾者或他人身上。即使偶尔有亲子时间,彼此也未能充受,关系也许会日渐疏离。

迎接挑战,积极担起双职父母的角色

双职父母可参考以下意见来面对上述各种挑战,令亲职角色能兼顾得宜:

1、让家庭成员认同双职角色:

让家中各成员明白和认同双职父母对家庭的重要和贡献,并了解工作与家庭可能出现的矛盾,家人的互相谅解和合作可减轻双职父母的压力。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决定,孩子的接纳和认同可以减低因工作与家庭不协调而产生的怨愤。

2、夫妇间有妥善的持家计划:

妥善的持家计划可有效运用夫妇间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减低彼此埋怨的机会,包括家务分工、管教默契、孩子生活起居照顾、应变的安排等。例如放工后,丈夫负责接子女回家,妻子负责弄好晚饭;晚饭后,丈夫协助洗好碗筷,妻子协助孩子功课等等,有时交替岗位亦可提高生活趣味。要知道,偶有不协调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要让这情况恶化和持续下去,应私下与配偶看法和商讨改善办法,才能积极解决问题。紧记在持家方面夫妇双方均有责任,指责埋怨只会破坏感情,弄巧反拙。

3、提高孩子的自我照顾能力:

双职能让孩子学习独立,学习自我管理。父母可以与孩子商讨家庭规则和订定生活作息时间表,孩子在清楚的指引下会较易跟从,父母要不时赞赏和鼓励孩子所付出的努力,也要定时检讨孩子的生活状况。若遇上困难,尽量让孩子尝试学习解决问题及承担责任,然后大家检讨过程中的得失,这做法有助提升孩子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平日要让孩子牢记有关求助电话码,并告知在危急情况下可向谁人寻求协助,父母偶尔可致电回家了解孩子的情况,以策安全。

4、建立健康的“代父母”系统:

由于双职关系,照顾小孩或托儿安排无可避免,‘代父母’要协助孩子遵守与父母一起订立的规则,实践生活作息时间表。父母亦要偶尔观察‘代父母’的照顾,以了解他们的管教态度是否平和而坚定,起居照顾有否妥善安排。如涉及姻亲照顾,夫妇俩对姻亲的管教方式需要一致同意,若有不满,不妨开心见诚地与姻亲自己的管教方法,让孩子在管教方式较为一致的环境下成长,以免无所适从。如涉及保姆,父母要清楚保姆所担当的角色,除了协助衣食住行等起居的生活,保姆也可以协助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品德,例如请孩子跟别人打招呼、向别人称谓、要孩子有礼貌地提出要求才回应其需要等。父母也要清楚向孩子表示保姆会执行大家约定的规则,如孩子能遵守,保姆亦可给予赞赏以示鼓励。平时父母要以身作则以礼对待保姆,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5、高质量的亲子时间:

以上“代父母”的安排是无法取替孩子心目中父母的爱、关怀和了解,父母需要营造和享受高质量的亲子时间。父母与孩子相处不在乎时间长短,而在乎怎样跟孩子相处。父母不妨每天安排十数分钟时间与孩子谈谈生活琐事和趣事、阅读玩耍、谈天说地、自己的心声,当中着重交流、、欣赏和鼓励,彼此享受这段时间带来的心灵满足。如时间不足,不妨运用工余或午饭时间,致电回家与子女谈谈情,了解他们的趣事,甚至自己的压力,也是一件乐事。亲子时间不限甚么时间或地点,不论做家务、上学途中或在超级场购?物,彼此能否享受相聚的时刻才是更重要,即使送给对方心意字条,也值得大家回味无穷。

6、工作与家庭的协调:

如果在工作与家庭间的协调有很大困难,在情况许可下,不妨考虑兼职或弹性上班时间的安排,以便纾缓当中的压力。要在家庭和工作中果断地决定大小事情的优先次序,若然犹豫不决,便会产生更大的焦虑和压力。父母要持平和冷静的态度,才能克服多重角色带来的矛盾。尽量避免将工作情绪带回家,尝试在回家前放下沉重的工作压力,回家后跟子女谈天说地,暂时将工作抛诸脑后,翌日上班再战江湖。注重个人时间分配,即使将工作带回家也要妥善安排时间,在家的时间应尽量给予家人。

7、?家人各尽其位:

父母运用家庭内在资源减轻压力,例如姐姐帮助弟弟温习,哥哥负责列写超级场的清单。这些计划需定期检讨,例如一星期一小检,三个月一大检,务求各项计划能顺利进行。

8、留意身心健康:

父母要留意自己的精神健康状况,腾出空间让自己休息,保持身体健康及情绪平和,可更有效地发挥及平衡双职的角色。更后,与配偶或朋友多作,可纾解压力和疏导情绪,助你解决问题。

双职父母的优势

双职固然带来多重的挑战,若能应付得宜,会起积极的作用:

1、发展自己,享受另一种私人空间:

父母在工作中可以发挥潜能,扩阔眼界和发展抱负,从而达到自我实现。多重角色可以让父母在多方面发展,从不同角色中找到自我价值和满足。反之,一些没有工作的父母由于过分专注担任照顾者的角色,往往倾向将这角色的胜任与否跟个人的成败拉上关系,徒添亲子间互动的压力。

2、扩阔孩子生活视野:

父母与孩子工作上的所见所闻、工作上的趣事和应付工作挑战的苦与乐,甚至与年长一些的儿童讨论社会问题,也可以扩阔孩子的生活视野和领会。?

3、子女会较独立,决断和较能解决问题:

虽然父母未能时刻陪伴在旁,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反而有较多机会独立自处和作出决定,面对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机会也相对较高。

4、享受夫妇间的默契和支持:

双职父母较能明白彼此在工作上的要求和难处,也能了解社会的变化,大家沟通有更多话题,更能互相接纳。

5、对家庭财政的稳定性:

若夫妇只有一人工作,单方面独力肩负整个家庭的财政担子,心理压力会较重。况且,在社会经济环境疲弱下,家庭会较易出现财务困难。若夫妇俩均有工作,即使其中一方暂时失业,另一方仍然有收入应付家庭开支,只要在财政上作出调整,应较容易渡过困境。

家人的认同和支持、妥善的应变计划是双职父母应付挑战的不二法门。双职带来的矛盾冲突偶尔会发生,但亦可视之为家庭生活的小插曲。夫妇间努力克服困难、互相体谅和放眼将来,并善用双职带来的优势,跟子女共同成长,才是积极面对挑战的良策。

爸爸惩罚不要怒骂或责骂

家庭教育中爸爸的地位举重若轻,作为严厉的爸爸,你打骂过孩子吗?相信90℅以上的爸爸答案都是肯定的。即使是一些好脾气的父亲,也会有冲动的时候,而冲动的后果就是动之以武。?——yjbys。

没错,打骂孩子对其言行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这并不代表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真心实意地改过,他不过是屈服在你的责骂和棍棒下,被迫而违心地改正。这样的改正,不过是表面现象,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当有一天,孩子被你打麻木了,责骂和棍棒对他失去了制约作用,这些问题又会再一次地暴露。——

专家列举真实的案例:林海的爸爸在少管所看见儿子时,仍不敢相信在自己面前乖得不行的儿子,会去和别人打架,而且将别人打成残废。可林海的同学却对此结果早已有所预料,在他们眼里,林海就像是一个小霸王,看谁不顺眼就打谁。同样的孩子,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原来,林海小时候是个调皮的孩子,经常和邻居家的小朋友打架。每次被父亲看见或被别人告状时,父亲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乱打他一通。林海不明白为什么要打自己,在他眼里,父亲简直是暴君。无奈自己的力量无法与父亲抗衡,林海在父亲面前总是尽量小心行事,但只要出了父亲的视线,林海就变得无法无天,并把父亲加在自己身上的“无理取闹”,统统转移在别的孩子身上,更终酿出这样一场悲剧。

从林海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棍棒下的“乖”孩子并不一定是真正的乖。父母严格要求孩子是希望他好,决不是希望他害怕棍棒。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一边看着电视里的抗议严刑,一边又成为严刑的执行者。

“我就不信打不怕你”成了许多父母孩子的口头禅。在他们眼里,孩子之所以不改正,是因为打骂的力度不够,于是,越打越重,丧失理智不知轻重,有的甚至因出手过重而打伤或打死孩子,这样的悲剧值得深思。所以,在严格要求孩子之前,应先弄清楚什么样的严格才是正确的严格。

注重生活细节

生活细节的作用与魅力有时更是惊人的,说不定在某个时刻,它会显示出奇特的力量,赢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无形中增加孩子的气质,得到老师同学的青睐,甚至提升人格,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取得更大的成就。——yjbys。

宝宝智力发展向来是家长关心的话题,有的父母不惜投入大量金钱,其实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生活细节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杀手”之一:有害元素

有害金属元素是隐藏在生活中的智力“杀手”之一,尤以铅、铝危害为大。

孩子经常在公边玩耍吸入汽车尾气;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吸烟;内煤气不佳等。在损伤智力方面,铝与铅实为“一丘之貉”,饮用明矾处理的自来水,食用铝制炊具烧煮的饭菜,常吃油条、面包、蛋糕、粉丝等含铝膨松剂的食物等容易遭受铝的侵害。

对策:断绝上述有害元素的侵入渠道,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或富含钙、铁及维生素C的食物,以减少铅、铝的吸收或促进侵入体内的有害金属及时排出。

“杀手”之二: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当其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35%时,大脑细胞的新陈代谢直接受到抑制,而妨碍大脑发育,造成智商低下。

更糟糕的是我们经常要和它打交道;如普遍使用的管道煤气,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直排式燃气热水器,直接将废气排在内;内生煤炉取暖或做饭,一氧化碳也可达到有害浓度;家用煤气灶具、管道设备损坏未能及时修理,导致一氧化碳泄漏等。

对策:尽量减少产生一氧化碳的来源,内定期开窗换气,避免内一氧化碳达到有害浓度。

“杀手”之三:乱逗孩子

父母或亲朋好友为向孩子示爱而逗其玩耍,本是情理之中,无可指责。但有的人逗法粗暴,就值得商榷了。如逗得婴儿大笑,甚至发生瞬间窒息,损伤大脑。再如高抛婴儿,由于婴儿正规较重,颈部肌肉软弱,高高抛起后易使孩子正规震动。

对策:为了孩子有一副好脑袋,谢绝一切不文明的逗玩方式。

“杀手”之四:肥胖

对策: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减少脂肪量,注重睡眠,多运动,减轻体重。

“杀手”之五:饮食不当

但儿童脑发育离不开脂肪,特别是一些特殊脂质(如22碳6烯酸等,又称脑黄金)只在肉类等荤食中更丰富,故给孩子吃素将会降低其智力水平。

对策:尽量少吃味精和甜食,食谱结构力求平衡,荤素要搭配,鱼、禽等健脑食物适当安排。

亲子沟通技巧9

亲子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1、观察:父母亲必须要随时注意孩子的面目表情、行为举止,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状态,进而能主动的与子女交谈,产生沟通的动机,也才能适时的给予辅导与协助。

2、倾听:当孩子想要表达自己的看法,或吐露自己的感受时,父母应该要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很「全神贯注」地在注意听你的想法与感觉,就算身边有事情也应该放下,眼神的接触是沟通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适时的给予反应或支持,会让彼此的关系更为接近。

3、关注:纵使父母亲本身太忙,关心的话语与眼神还是不可或缺的,如:「小明这次的考的很好,爸爸很高兴」;或是偶而身体动作的接纳(如拥抱、摸摸头),以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

4、同理心:父母亲不要一味地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孩子的问题,有时候站在孩子的立场来思考,会让彼此的感觉更为接近,也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体会孩子的喜怒哀乐,「将心比心」是更好的形容词。

5、主动的鼓励:不要因为做错事就开口骂他,要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多鼓励。奖励比惩罚有效,可以使亲子关系更为融洽,就算孩子做错事,也应该赞赏孩子做事的努力,再就事论事,这样比较象是在给孩子意见或建议。

6、注意语气与声调:不要老是用责备的口吻说:「不要这样。。。。。」、「你是怎么做的」、「怎么会。。。。。」,多使用和善、建议的语气说「你能说说看。。。。。?」、「你的想法是。。。。?」,这样有助于沟通的气氛,也让沟通变得更能令人接受。

7、语句应用:三个因素,行为-当你…、感受-我觉得…、后果-因为…,如:「当你很晚回家的时候,我觉得很担心,因为怕你在外面出事」,这样可以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造成什么伤害或后果,尽量表达自己的。情绪,切忌责骂或处罚。

8、冲突的解决:亲子难免会发生冲突,这时候不要拿出父母的权威,要求孩子要听自己的,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理由,并且用与孩子商量解决事情的态度,针对问题,与孩子一起思考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这样不仅可以和平的解决问题,更可以培养亲子间的良好关系。如果父母本身有过错,应该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歉意,以化解误会,促进家庭和谐。

亲子沟通的技巧有哪些

一、每周安排一次或以上的“黄金时间”。

在那段时间里,家长与孩子共同选出某一项活动一齐去做。其中包括四个步骤,一是共同挑选活动,二是双方订下 “黄金时间”的“约会”时间;三是家长用嘉许、描述、接触等新的行为模式,避免质询、命令、批评的模式;四是活动结束后,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各人的观察和感受。

二、设立“好行为箱”。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克服恐惧到培养自信、自爱、自尊的过程,这需要很多肯定,而传统教育中,孩子每天得到的否定永远比肯定多。因此家长注意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他肯定,是他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你可找一个小箱子,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外面贴上“好行为箱”的贴纸,每次看到孩子有良好行为,就写在纸上放入箱内,每天晚上睡觉前和孩子一起查看。

三、亲子关系急救箱。

“太空时间”,用于挽救濒临破裂的家庭关系。这是家长和孩子共度的特别时间,双方要把所有不愉快的情绪抛开,就像坐火箭去了太空,把所有不愉快的事留在地球上。孩子可以毫无拘束地说出心里话,而家长亦可毫无保留地献出关怀、支持和爱,目的是不要为原先存在的情绪或态度形成隔膜,使亲子关系中断和让孩子感到无助。

亲子沟通技巧10

1、直接描述问题

不当沟通:说了多少遍了,上完厕所要关灯!你知道这样多浪费电吗?

高效沟通:厕所灯没关。

提示语:指责会引起对抗,直接描述问题自然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动力。

2、给予替代方案

不当沟通:你再画墙,看我不打断你的手!

高效沟通:墙不是用来画的,纸才是用来画的。(递给孩子大一张纸)

提示语:很多时候,孩子不是故意犯错,他只是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做。提供给孩子替代方案,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合适的,孩子自然放弃不当做法。

3、先催更容易的事

不当沟通:你快点!我们要走了!

高效沟通:过来看看,你今天想穿哪双鞋出去。

提示语:越催促,孩子越拖拉。因为孩子拖拉的一个原因可能是那件事有难度,他需要时间去一点点摸索;而且催促时的语气常是命令式的,命令也会引起对抗。从孩子更容易做、也更感兴趣做的事情入手,用询问的表达方式(比如,你想穿哪双鞋……)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孩子会更愿意配合。

4、直接说出你的感受,为规则赋予感情

不当沟通:进门之前先敲门是基本礼貌,我说请进,你再进来。

高效沟通:你这样突然闯进来,我会不高兴!

提示语:少讲大道理,多表达感受,规则的本质就是为了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保护大多数人的感受,不要低估孩子理解事物本质和他人感受的能力

5、示弱

不当沟通:你别吵了!烦死了!

高效沟通:妈妈昨晚没睡好,现在头很疼,你能让我休息一下吗?

提示语:从表达感受的角度出发,激发孩子的\'同理心。

6、需求合作

不当沟通:没看到我在谈事吗?先给我出去!

高效沟通:你是有什么话想和妈妈说吗?可妈妈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事谈,麻烦你先出去一下,等我们聊完了再来听你说好吗?

提示语: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明情况,相信孩子理解他人的能力。

7、写便条

不当沟通:儿子和小伙伴在房间里疯玩,你叫他待会记得收拾好玩具,他似乎没听到。

高效沟通:写一张便条:“宝贝,玩完了,记得把玩具收好哦。爱你的妈妈”,折成纸飞机飞到孩子面前。

提示语:教育可以是一种艺术。

8、提供选择

不当沟通:你再乱跑,下次就别来了!

高效沟通:给你个选择,要么帮我推购物车,要么坐到购物车里来,你来决定。

提示语:与其说“不许做什么”,倒不如说“可以做什么”,给孩子选择,是培养孩子自主性的不错的方式。

9、让表扬更真诚、更具体

不当沟通:你写得真不错。

高效沟通:妈妈刚刚读了你写的这篇作文,很感动,我更喜欢这句“。。。。。。”,你是怎么想到这句的?

提示语:要避免模糊表扬和夸大表扬,前者无法帮助孩子理解自我,后者则常让孩子担心表现不好或失败,被别人看出自己没有那么好,从而不敢接受挑战,这两种表扬都无法帮助孩子建立扎实的自信。让表扬更具体、更真诚,不只表扬行为表现,更要表扬内在人格特质,这样才有利于自信的稳固发展。

10、比起有多危险,孩子更在乎你有多爱他

不当沟通:你自己一个人去游泳你知道有多危险吗?去年就有孩子自己去淹死了!

高效沟通:宝贝,妈妈很爱你,如果你去了发生任何意外,我会很自责很难过的,去年就有孩子自己去游出事了,妈妈不想让你去,是害怕失去你。

提示语:过分强调危险常会影响孩子勇气的发展,让爱成为自由的天然边界,为孩子构筑安全感。

11、换个更有趣的说法

不当沟通:快张嘴!

高效沟通:火车要进山洞咯——轰轰轰!

提示语: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用游戏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孩子自主性更高。

12、尊重孩子的努力,鼓励孩子自己来(孩子在很费劲地扭瓶子)

不当沟通:把瓶子给我!

高效沟通:这个瓶子不好开,你戴个这个橡胶手套试试,可能有用。

提示语:种做法是包办代替,它的潜台词就是“你不行”,这会直接打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肯定孩子的努力,引导孩子思考进一步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培养孩子的抗挫力,会让孩子的自信更为牢固。

不当沟通:那是因为气温到了零下,雨就会结成冰。。。。。。

高效沟通:这是个有趣的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提示语:在回答孩子之前先听听孩子的想法,非常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考能力,同时也是我们了解孩子的不错的方式。

14、做个约定(孩子不让你去上班)

不当沟通:妈妈要迟到了,别闹!

高效沟通:妈妈下班回家给你买你更爱吃的水果,好不好?

提示语:约定也是很棒的让孩子主动配合的方式。但要注意,约定一定要说到做到,否则就成为了欺。

不当沟通:去睡觉吧——不去!

高效沟通:去床上抓恐龙吧——好!

提示语:哪里有游戏,哪里就有笑声和配合,孩子在游戏中天然有自我约束力。

16、万物皆有灵(孩子不愿意收拾玩具)

不当沟通:你看房间成什么样了?以后我都不给你买玩具了。

高效沟通:你看你都回家了,你的玩具们还没回家呢,天都黑了,你再不让他们回家,他们的小伙伴和爸爸妈妈都想它们了。

提示语:在孩子眼里,一切都是活的、有生命有感情的,体会孩子的视角,用孩子的语言和孩子沟通更为轻松顺畅。

亲子沟通技巧11

亲子沟通技巧:亲子沟通技巧的基本理念

一、每个孩子都听父母的话,关键是父母怎样说;每个孩子都愿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关键是怎样教育。

二、在内心深处,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行为得到父母的认可;能让父母高兴是每个孩子内心深处更大的愿望。

三、在每一个当下,父母都是在用他所掌握的更好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没有哪一位父母会存心伤害孩子。

四、父母与孩子沟通是在教孩子的沟通的方式。

五、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以父母付出的多少来衡量,而是以孩子的感受来衡量。

六、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渴望用更好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七、亲子之间有冲突,孩子反抗的不是父母本身,而父母的教育方法。

八、人生的真相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依然可以活得很好,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习与问题相处。

九、越是强迫孩子改变,孩子越是抗拒;哪怕是正确的命令,孩子都会拒绝执行。

十、每当父母利用权利和权威强迫孩子做事,他们就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律能力和自我负责任的一次机会。

十、父母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十一、接纳就是尊重,孩子因尊重而改变。

十二、只有在关系和谐的状态下,父母才有对孩子实行教育的可能。

亲子沟通技巧:亲子沟通的目的

一是化解冲突,二是维持和谐。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所有冲突可以概括为三类:

一是行为冲突;

二是需求冲突;

三是价值观冲突。

这三方面的冲突分别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解读一下:

一、行为冲突

首先我们来为行为下个定义,行为就是我们看得见,听得到的东西,不包括任何主观的评价。比如说,“孩子放学回家,就看电视,一看就是三个小时,不写作业,不复习功课”,这就是行为。如果说“这孩子每天放学回家,从来都不先写作业,而是先看电视,不把学习放在位,真是不知道轻重之分”,这句话就不是对行为的描述,而是对行为的评介。

行为的目的,这里我们主要是对0到12岁的孩子行为目的进行的研究,发现孩子的行为目的主要有四种:1、获得注意;2、争取权力;3、报复;4、自暴自弃。这四个行为目的是有先后顺序的,通常是从低到高发展的。孩子的行为首先是为了获得父母的注意,当正性的行为不能获得注意时,会采用一些负性的行为,而负性的行为在引起家长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家长的反对,这样孩子行为的目的就会上升到第二阶段争取权力,通过与家长的对抗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可是,与家长的对抗通常是以孩子的失败为结果,长此以往,孩子的心里产生了报复的心理,当报复引来更严重的后果时,孩子会用自暴自弃的方式来对待自己,这时做父母的已经后悔不己。

在行为冲突中,我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能很好的解决亲子冲突。一是积极倾听,用您的真诚,接纳,同理的心去倾听孩子心理的声音,去抚平孩子心里的积累的情绪。二是“我信息”的应用,“我信息”是一种父母暴露自己情绪给孩子的一种做法,让孩子了解你的感觉,孩子的行为对你的影响。

二、需求冲突:

当亲子双方的需求有冲突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1、说明邀请,首先以真诚的心去邀请您的孩子来共同商讨事情的。解决方案。

2、界定问题,明确双方的需求

3、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尽量多的提供解决方案)

4、评估可行的解决方案

5、确定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6、采取行动,执行方案

7、评估效果。

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解决亲子冲突,还能帮助孩子掌握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三、价值观的冲突:

通常所说的代价,就是价值观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家长面对这种冲突时,不要焦急,首先要做的是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让情绪掌控了你。这里有种方法你可以参考一下。

1、给孩子自由,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权力。

2、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

3、做孩子的顾问,只是顾问,不是帮孩子决策

4、认清自己内心的理想化的孩子与现实中孩子的区别,自己喜欢的到底是哪个,应该是哪个。

5、不把自己的需要强加到孩子身上,自己没实现的东西,不应该让孩子去完成,还是要自己去努力

6、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这可能需要很大的勇气,也很难做到,需要有大智慧。正是因为难以做到,奇迹也往往发生在你完全接纳孩子的好一刻。

当亲子关系和谐的时候,你可以运用一些肯定化的语言来赞赏孩子,可用用一些表白性的话来教导孩子一些生活的知识和智慧,可以用一些预访性的话来防止一些问题的发生。天下无不是父母心,没有一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爱的方式不被孩子接受。父母只要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就能构建一个和谐的亲子关系。

亲子沟通技巧12

1、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父母应该知道多大的孩子理解多少的话,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求。这不仅让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就很容易形成交流不畅而使双方之间有代沟的产生。

2、不管孩子跟你说什么,千万别笑他

孩子的世界与想法是和大人们不同的,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则别去笑他。尤其当孩子很认真地告诉你什么时,你轻蔑或不相信的态度,只会伤害孩子,而且以后也不再跟你谈了。 交谈中的幽默是好的,是沟通中的更好润滑剂,但要小心使用幽默,要看孩子能否了解幽默与取笑的不同。

3、在回答孩子的问话时要注意方式。

4、在与孩子交流的话题上,可以经常变换新鲜的内容。

常变换新鲜的话题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更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吸引孩子。因此有时一些啰嗦的话反而起到更好的效果,只是要运用得当。

5、家长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更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而孩子感觉与父母难以沟通,代沟必然越来越深。所以家长与孩子说话时的耐心很重要,不但要听完孩子的讲述,还要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愿。

6、家长要懂得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父母与孩子对谈的题材,大部分是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等,都可以成为谈话的素材,孩子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当然,父母是孩子任老师,所以父母的引导对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7、家长注意体会孩子的感受。

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或者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孩子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这时候就很需要家长的关心,但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等话语,这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如果父母把话改一改,比如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一定会有不同的表现。

8、家长对孩子说话时要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所谓的负面比如家长不要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更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而且说的多了,孩子对此更是无所谓的态度,所以家长再说类似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还让孩子感到厌恶。

9、讲究沟通技巧

专家表示,好多孩子在今天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听音乐,而又一边写作业,产生了这种多点接收的习惯和技能。所以如果父辈仍然用原来自己受教育的模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沟通自然要讲究技巧,特别要注意几点: 一是父亲是孩子的终身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 二是心理学强调“阳性强化”,对孩子要做到更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不要用放大镜看孩子的缺点,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 三是纠正孩子关键性缺点要考虑成熟,讲究地点和时机。

10、学会接纳孩子

专家表示,心理学把接纳视为沟通的先锋。接纳就是在跟孩子沟通时,注意接受、容纳、解读孩子传达出的各种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做出更妥当的回应。当需要说服孩子的时候,接纳的语言表述是:“我很理解你现在的感受(委屈、伤心等)”;重复孩子说过的话表示接纳;还可以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来接纳。 专家建议家长们要通过鼓励的方式渐进式地与孩子沟通,就比较容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把握住孩子思想、行动的方向。要善于将孩子的行动目标分成许多的小台阶,每一步都具体而又相对容易的能够达到目标,让他们每一步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却困扰着很多做家长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掌握的关键因素是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很多书籍中也介绍各种各样的方法技巧,但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其实亲子之间的沟通不应被视为一种理论的实践,也不仅限于言语上的表达,它表现在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除了文字的传递之外,它包含的方式很多,包括表情、手势、姿态、声调等等。下面介绍几种亲子沟通的技巧,也许您会派上用场。

“一要”:小孩子都有很强的好奇心,想去尝试很多事情,但家长出于某些考虑,就会跟宝宝灌输,这个你不要做,那个你不要做,孩子这个时候反而会出现疑问,爸爸妈妈为什么不要我做这个。相反孩子会对这个事物更感兴趣,去看那个究竟是什么。就是这个原因家长会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

所以家长要注意的是,如果某些事情没有危及宝宝的安全就应该让孩子去做,不要阻止孩子去做某些事情,而应该是告诉孩子做事情的\'方法。

“二少”:家长尽量少说“但是”。往往家长在肯定孩子成绩之后,会跟着一个但是,这样把孩子前面的成绩全都抹杀了。第二要少说“结果”的东西。人的学习、成长过程,是一个慢慢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的,连爱迪生发明那么多东西,也要试验无数次,失败无数次。父母要给孩子时间,要容忍孩子的错误。

过程才是更重要的,要发现造成结果的原因是什么,要告诉孩子过程的重要性。比如孩子考试取得好的成绩,父母一定要表扬他是怎么样努力才取得好成绩的。把这个过程给他描述出来的时候,宝宝会容易关注到他是为什么而获得结果的,而不是简单的去追求这个结果。这样孩子就会懂得怎么样做。

“三多”:让孩子“多参与”。基本上所以的孩子都希望参与到大人的活动中,家长要给孩子这样的机会。

“多引导孩子做到”。孩子的经验和能力是有限的,把所有事情做好是不可能的。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去做到某个结果,而且父母要告诉孩子做的方法,之后再让孩子体验成功的过程,是怎样做到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真正去学。“多赞扬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当他做到了,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你真的好棒啊。”这样孩子会更有自信心,下次遇到问题就会勇敢的去面对了

调查发现以上几点和强生婴儿天然舒润提出的“天然育儿“的理念不谋而合,当然除了育儿方式要天然之外,在给孩子进行亲子沟通的同时,孩子的身体也要进行护理和呵护,现在正是春季,天气干燥,家长可以为孩子选用强生婴儿天然舒润系列沐浴露、润肤霜、护体霜,都是萃取大自然的植物精华。这样不仅在心灵上给孩子足够的呵护,从身体上也让孩子体验到保护的作用。

亲子沟通技巧14

1、关心的眼神

在和孩子说话时,父母一定要用关心的眼神注视着孩子,随时注意孩子的表情、行为,以适时给予辅导与协助,这也能让孩子有更多被重视的感觉。

2、多使用短句

和孩子说话时,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让孩子能听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更好短一些,并且要重复自己所说的话,直到孩子了解为止。

3、语调有变化

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说话的语调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这样更能吸引孩子来注意倾听。

4、内容要具体

说话的内容要具体,而且是说现在的事,否则孩子提不起足够的兴趣来交流。

5、语气要温柔

不要老是用责备的语气,多使用温柔、建议的语气,例如“不然,你说说看……”“妈妈很想听听你的想法”,这样一来沟通的气氛才会好,孩子也更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

6、要面带微笑

当孩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事时,请您面带微笑注意倾听,这样孩子才觉得父母对自己很关心、很重视。千万不要边做其他事边听孩子说话,那样孩子今后可能就不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了。

7、能发现优点

父母应该主动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要知道,奖励往往比惩罚更有效,而且亲子关系也不至于太紧张。

8、会换位思考

要将心比心,父母应该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事情,这有助于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彼此之间更贴近。

进行亲子沟通的方法:针对问题进行沟通

青春期问题一:叛逆

特别喜欢跟老师、父母顶嘴,动不动就干戈四起。跟着同学学抽烟,甚至奇装异服,不好好上学。

应对办法:家长要善于引导分析

进入青春期,孩子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建立,开始有自己的判断和辨别能力。

再也不会像小时候那样,父母说什么就听什么,不再会服从指挥,这就是所谓的“叛逆”。

他们并没有掌握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技能,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也只是粗具雏形。但是自我意识会促使他们,一旦跟父母、老师观点相左,就会特别自我。

如何引导叛逆类型的孩子?

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不能说一套做一套,父母在孩子心里的权威性会锐减。孩子的行为、语言大多是模仿父母而来。有的孩子特别爱说脏话,你看吧,他周围或家里肯定有人爱讲脏话。

其次,要善于引导分析。比如孩子不听父母的劝阻,非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什么事。这个时候,就算明知他会失败,父母也不要一味反对,要帮他分析,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是否有办法可以避免。如果出现更坏的结果,是否有替代方案或补救措施。

专家建议:

对于叛逆型孩子,家长一定要认清,你只是他的帮助者,不是决策者。要退居到孩子的背后,不要对孩子的事情做武断性的决策。

青春期问题二:早恋

这条就不详细解释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早恋已经越来越“早”。

应对办法:不能简单粗暴的打骂

青春期的孩子搞早恋,多是猎奇心理在作怪,也有的是为了寻求刺激。早恋的孩子,多是感情在父母那里没有得到满足。对于这个问题,家长们首先不能把它当成一个“错误”去对待,它只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一种现象而已,异性之间有一些好感很正常。

如果发现孩子早恋了,完全可以摊开了说,以一种接受的态度去了解。这样孩子才会放下戒备心理,跟你谈自己的小秘密。家长可以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态度去问孩子,这小姑娘漂亮不漂亮,你喜欢她哪一点等等。

面对孩子这份青涩的感情,家长要善于去引导。比如你喜欢她什么?如果是长得漂亮,碰到更漂亮的怎么办?如果是喜欢他学习好,早恋会不会影响你和他的学习?如果你真心喜欢她,有没有考虑未来你俩的幸福,你拿什么养家糊口?对于你们的人生,有没有长远规划?

通过一系列的讯问和启发,将孩子的情感引导到人生的正轨上来,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打骂。

专家建议:

对于早恋的孩子,更好的办法是理解和体贴。要耐心听取孩子的诉说,并给与一定忠告,比如中学生恋爱,“终成眷属”的成功率极低,不要因此荒废了学业。与此同时,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其感兴趣的集体活动或者兴趣班,助其慢慢走出早恋困境。

青春期问题三:不接受自己有些孩子小学很优秀,进入中学后也许是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也许是厉害的尖子生太多,成绩一落千丈。结果就开始否定自己,丧失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应对办法:家长要帮孩子宽心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学会帮孩子宽心。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可能在小学你是优秀的,到了知名的初中,你只是一个中等生而已,到了比如清华北大,那你就更不算什么了。

学习能力只是人诸多能力的一方面,成绩也并不代表所有。除此之外,与人的交往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也是很重要的。因此,不要因为一个方面的失利就全盘否定自己。

如果孩子努力了,成绩还是平平,可以发掘他的兴趣点和擅长的领域,帮助他建立自信。如果只是因为环境变了,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成绩排名下降,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长远目标。比如只要你努力学,就算不是班上的尖子,我们也可以考上一个理想的。

只要每一位老师都用真诚的心去和家长沟通与交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家校联动才能建立比较坚实的互信基础,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

良好的家校沟通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坚持及时为重的家校沟通原则,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在一些敏感问题上要及时对家长做出解释。比如教育收费的问题,如果校方在教育收费问题上不能做到公正与透明,同样也会影响家校沟通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学校在每一项收费问题上都必须做到公开、公正,做到有理有据,让家长看得清。

再次,加强沟通与交流,及时给予贴心的关爱。学校和老师应该树立起良好的\'服务意识,急家长之所需,给予贴心的关爱。如学生家发生意外事故了,我们要送去更及时的帮助与问候;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困难或疑惑,我们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和热情的帮助。

【亲子沟通技巧】相关文章:

沟通的技巧01-24

沟通的技巧03-02

以上关于“这4种亲子关系不好怎么办呢”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这4种亲子关系不好怎么办(有效的改善方法)

1、不良的亲子关系

如果患者的亲子关系不和谐,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到亲子关系。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

2、性格因素

如果患者性格属于比较偏执、固执的类型,可能会出现不爱与人交往、不爱参加社交活动等情况,也可能会导致亲子关系不和谐。建议患者可以适当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多与人交流,克服性格偏执的情况。必要时,也可以在指导下服用碳酸锂、利培酮等药物进行治疗。

3、家庭因素

如果患者的父母长期生活在比较紧张、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亲子关系受到影响。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调整心情,多与家人、朋友进行沟通,可以改善亲子关系不和谐的情况。

亲子关系不好怎么办?

杨梦琪

优草派

亲子关系是一个家庭中更为重要的关系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然而,有时候亲子关系会出现问题,这可能是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教育观念不合、沟通不足等原因所致。当亲子关系不好时,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下面从多个角度分析,给出一些建议。

1、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亲子关系有问题。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或者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但事实上,忽视问题只会让问题愈来愈严重。因此,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尝试找出问题所在,从而采取相应措施。

2、加强沟通

沟通是改善亲子关系的关键。如果父母不愿意与孩子交流,孩子就会感到被忽视、不被重视。因此,父母应该花时间与孩子交流,听取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同时,父母也应该学会倾听,尊重孩子的感受,避免批评和指责,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3、改变教育方式

有些父母可能会采用强制教育、惩罚孩子等方法,这样做不仅无法达到教育目的,还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相反,父母应该采用鼓励、赞美、引导等方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父母也应该注意自身言行,做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4、多陪伴孩子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不和谐怎么办”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这4种亲子关系不好怎么办(有效的改善方法)

对很多家长来说,数学一定是辅导作业时更容易上火的科目。明明会做的题目,孩子偏偏算错、漏做;明明平时学得不错,就是考不好。

开学在即,不光是孩子焦虑,还有一大批家长面临小升初数学衔接的苦恼——初中数学难度加大,孩子跟不上咋办?小学数学该怎么学,才能为之后打好基础?小学数学不好,初高中补救还来得及吗?

今天我们邀请了蓝润天使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小学、初中、高中三位数学名师,一次性解答家长们的困惑,为家长打上一针“强心剂”。嘉宾介绍

瞿少华

蓝润天使外国语实验学校高中部学术校长、数学课程总长

浙江省第八批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厅师训干训中心学科导师,杭州名教师培养基地导师,杭师大硕士生导师,省瞿少华名师工作领衔人

邢佳立

蓝润天使外国语实验学校课程导师

数学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浙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委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省教坛新秀、十大名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

包彦禹

蓝润天使外国语实验学校初中部学术校长

全国初中数学优秀课获奖教师、全国初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优秀辅导老师

国内数学电影人如何突破数学学习障碍?

家长首先要打破偏见

数学是抽象的,枯燥的,许多同学和家长都为数学学习而烦恼。事实上大多数同学是可以学好数学的。围绕着分数而简单的定义一个同学数学不好往往是不客观的,很可能被错误认定了。有的孩子可能错误率高,课堂不专注,这些可以慢慢纠正,但如果孩子积极性被挫伤,觉得自己数学不好,那就麻烦了。

家长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去找适合孩子的节奏,找到他真正的水平,要找准问题——是数字不敏感,还是空间观念比较弱,对不同的问题针对性地找方法补弱项,玩着玩着把关键处补上来,兴趣自然就来了。影响孩子表现的因素特别多,每个孩子不一样。

小升初家长更担心的,就是初中数学跟不上。小学学得好,初中变差这样的情况也有。家长关注点在学习的结果,但其实小学很多是靠记忆来学数学的,比如分数应用题、工程问题、鸡兔同笼,有很多的公式,孩子只要努力,就可以把分数拿到。

但初中难度上来,没办法靠记忆,成绩就可能下去了。家长不知道应该关注什么的时候,只有抓分数,所以要多和老师沟通,要知道老师其实特别关心孩子,希望孩子好。

初中数学不好有两种情况,一是基本概念方法不好,二是探究问题、分析问题没有思。有没有办法?虽然学习是持之以恒,但是初高中是有办法补救的。因为小学知识量不大,初高中的量成倍增加,有补救的机会,运用科学的方法会慢慢赶上来的,不要失去信心。孩子喜欢数学但却考不好

家长不要着急经常有家长说,孩子喜欢数学,平时学得挺好,一到考试就考不好。其实这是家长关注点的问题,首先要恭喜家长,兴趣是更好的老师,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我们就有希望。但要注意的是,有时候这个兴趣只是表象,我们要寻找考不好背后的原因。

如果真是因为粗心,注意力持续时间不够,只要等孩子成长就好。比如计算失误,只要计算能力没问题,到了初中,题目难了,反而会认真做,正确率就会提高,家长不要着急。

孩子做题太马虎,漏题之类的经常犯,怎么办?一般我们会归结到习惯上,还有可能是生理方面,在小学里比较常见。解决问题不一定从数学下手,可以从生活习惯上慢慢纠正,让孩子养成仔细的习惯。

能力是综合发展的。做题丢三落四的孩子,房间一定也是乱七八糟的。这时家长要关注,从叠被子、放牙刷开始,慢慢养成严谨的条理化的习惯,传递到学习上,慢慢会好起来。

初高中家长要做到不畏难

小学家长要注重培养兴趣,初中生家长要关注思维能力,高中是持之以恒的发展,初高中家长在学业上已经不太帮得上忙了,不如做好配合工作,做一个不畏难的家长,别太焦虑,持之以恒地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激发他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坚强的毅力。

看完三位数学大咖的讲座,各位家长们开学焦虑的心是不是稍稍平静了些?如果还觉得不过瘾,不如现场面对面来和名师交流!

想让孩子爱上数学吗?想了解蓝润天使的好玩的数学电影课程吗?来和蓝润天使的数学名师面对面交流吧!欢迎您在8月22日14:00-16:00莅临蓝润天使外国语学校,参加“蓝润大讲堂”新校讲好玩的数学活动。

▼▼▼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1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人际关系;人际困扰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生能否成为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排头兵,与各种能力的培养有关,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本文拟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调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为其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

一、研究方法与工具

1、研究对象

以贵阳学院大一至大四在校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时间为2010年11-12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5份,其中有效问卷464份,有效率95.7%。

2、研究工具

二、调查结果与讨论

1、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人际关系困扰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新建地方院校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的平均分为7.31分,该均值落在0-8区间,说明人际关系基本正常。但从表1显示的人际关系情况分布结果看,有9.90%的学生存在严重的人际困扰。

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学科差异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人际关系的学科差异调查结果表明(见表3),不同学科的生在人际关系总分以及各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但从人际关系总分以及四个维度来看,理工科学生的得分都比文科学生高,这可能是理工科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养成了严谨、理性等人格特点,凡事一板一眼,人际交往中缺乏灵活性与技巧。此外,理工科学生比文科学生学习压力大,与同学朋友交流沟通的时间少,缺乏锻炼。

4、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生源地差异比较

表4显示,农村学生与城学生在人际交往的总分(t=1.986、p

5、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独生子女生与非独生子女生的人际关系困扰差异比较

6、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年级差异比较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见表6),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总体状况(F=9.025、p

(1)新建地方院校生人际关系基本正常。

(2)女生在“交际交友”方面的困扰比男生大,但男生在“异往”方面的困扰大于女生。

(3)新建地方院校不同学科的生人际关系困扰差异不显著。

(4)城学生在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比农村学生大。

(5)独生子女在交际交友方面的困扰比非独生子女大。

(6)新建地方院校大三学生人际困扰程度更大。

2、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

首先,引导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问题,既不要将人际交往理想化,也不要在人际交往中过于势利、庸俗。

其次,帮助自卑的同学树立自信,开导自负的同学尊重他人,人际交往时既要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也要顾及别人的感受,否则不仅伤害到人际关系,还有可能形成心理问题。

第四,为大三学生创造更多交流沟通的平台,学院多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教给学生相应的应聘技巧,并通过一些测评软件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做好职业规划。

第五,关心独生子女的学习与生活,通过开展诸如“帮助儿童村的学生”以及“福利院老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感恩生活、反哺社会的意识,提高其价值感。

参考文献:

[2] 冯宗侠。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理工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57-59、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2

关键词:高职生 人际关系

美国著名教育家戴尔・卡耐基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百分之二十是由于他的专注技术,另外的百分之八十要靠人际关系、处世技巧。”近年来我国研究表明,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而其中近五成是由于人际关系紧张造成的。现在多为“90后”的生,其成长环境与以往学生大相径庭,再加上高职生由于高考成绩较差,生源结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服务定向等方面与本科生存在差异,故自卑、自我中心、自我封闭、嫉妒、冲动等心理因素显著,导致他们人际交往挫折情况越来越严重,表现为不愿与人接触,逃避现实,孤独自闭,追求网络虚拟交往等,心理问题严重,所以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生人际交往困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郑日昌编制的测量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该量表共28道题,分为与人交谈、交往交际、待人接物与异往4个维度,每个维度7道题。每道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答“是”得1分,答“否”得0分,总分与各维度得分越高,说明其人际关系困扰越严重,即人际关系越差。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研究方法

本调查的时间为2011年5―6月。主试将抽取的高职生进行团体施测,统一指导语,并要求被试在规定时间内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完成全部问题。

对收集的有效问卷数据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有:描述统计、T检验等。

二、研究结果

1、高职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维度与总分的描述型统计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从总体上看,45.79%的高职生在与人相处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扰,有31.05%的高职生存在较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其中,半数人在与人交谈、交往交际及待人接物方面都存在不同倾向的困扰问题。

3、对人际关系困扰的专注类别差异进行t检验发现

在各维度和总分上,文、理科学生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具体表现为:“与人交谈”上(t=0.946、p>0.05);“交往交际”上(t=-1.342、p>0.05);“待人接物”上(t=1.093、p>0.05);“异往”上(t=0.355、p>0.05)以及总体状态上(t=0.434、p>0.05)。

4、高职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城乡差异t检验发现

5、高职生人际关系困扰的独生子女与否差异t检验发现

高职生在“与人交谈”(t=0.999、p>0.05)、“交往交际”(t=-0.242、p>0.05)、“异往”(t=1.511、p>0.05)以及人际交往困扰总体(t=1.837、p>0.05)上,是否独生子女差异均不显著,但在“待人接物”因素上(t=2.529、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显著。

三、讨论

高职生的人际交往中,城乡、独生子女与否在“待人接物”上差异都显著。可见,生长在不同环境下的高职生,其成长环境对其人际关系更容易产生影响。来自城的高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物质生活、家庭教养方式、情感发展等方面多与农村学生不同。他们从小物质条件丰富,不必与自己的兄弟姐妹相处,人际交往能力得不到锻炼,自我心理严重;再加上当今社会价值多元化,贫富差距加大,农村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生活压力大,在待人接物方面的表现存在差异。

第二,高职生与人交谈困扰、交往交际困扰、异往困扰在专注类别、城乡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因素上差异不显著。待人接物困扰在城乡、是否独生子女因素上差异显著,在专注类别因素上差异不显著。

参考文献: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3

[关键词] 女生;人际关系;属性约简

[基金项目] 合肥师范学院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12sk02)。

【中图分类】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1007-4244(2014)07-051-2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调查从安徽合肥某高校在校生中,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87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85份,有效率99.3%。调查主要从年级、家庭出身、独生子女、性格、学生干部经历、是否贫困、寝人际关系、奖学金获得情况、参加活动等多维度进行统计,采用生人际关系量表,该量表由郑日昌等编制,共28个项目,从交谈困扰、交际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往困扰四个维度对受测对象进行综合诊断。统计结果显示,存在一定人际困扰的主要体现在出生农村、一年级新生、性格内向、贫困生、未获得过奖学金、学生干部、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及宿舍关系较差等人群。

(二)研究方法及步骤

粗糙集理论主要研究离散系统,其知识的简化是在保持知识库中知识不丢失的前提下消除知识库中冗余的属性和属性值,因此,其关键的两个环节就是属性约简和属性值约简。

本研究根据调查统计信息建立女生人际关系困扰信息表,采用粗糙集理论中知识约简方法,在保持知识库中知识不丢失的前提下消除知识库中冗余的属性及属性值,即从年级、家庭出身、独生子女、性格、学生干部经历、是否贫困、奖学金获得情况、寝人际关系、参加活动等9个属性进行知识约简,删除部分属性,得到较为主要的人际交往障碍的女生的指标体系,然后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属性值约简,得到更简规则,目的是综合女生在人际交往中重要影响因素的更显著特点。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准备:根据研究的问题和已经建立的女生人际关系困扰信息表,给出决策表形式的知识表达系统S=(U,C,D,Va,f),其中U为全体调查对象集合,C为条件属性集合,即影响因素,D为决策属性集合,即人际关系困扰与否,Va为每个条件属性的属性值,f为信息函数,指定U中任一对象在条件属性a下的取值。

2、属性及属性值约简;

3、提取存在人际关系困扰的更小决策规则;

4、分析决策规则。

二、女生人际关系困扰特点的实证分析

根据知识约简方法,对女生人际关系困扰情况信息表进行属性约简及属性值约简,提取更小决策规则,主要是发现并分析其中的普遍特征及本质性变化。

我们使用以下指标进行分析:年级(a)、籍贯(b)、独生子女(c)、性格(d)、学生干部(e)、贫困(f)、奖学金(g)、寝关系(h)、参加集体活动(i)、人际关系困扰(j)。

其中“0”代表低年级、农村、不是独生子女、性格内向、没有担任过学生干部、贫困、没有获得过奖学金、寝关系较差、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存在人际关系困扰;“1”代表高年级、城镇、独生子女、性格外向、担任过学生干部、不贫困、获得过奖学金、寝关系较好、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存在人际关系困扰;

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存在人际关系困扰的女生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

贫困女生在学校和社会里都被看成是弱势群体,虽然能够得到人们的同情与支持,但与非贫困生相比,她们在客观上还是难于融入一般的生活和交友之中,往往拒绝社交及其它活动, 更有少数贫困生把社会支持当成他们无法解脱的包袱,对他人的关心产生心理阻抗。这种排斥与疏离行为往往导致学生群体对他们的排斥,从而加深贫困生愧不如人的感觉和自卑感,带来人际交往紧张、多疑、谨慎,缺乏交往的愿望和动力,以消极的心态看待问题,所以,经济上的贫困往往使贫困生在人际交往上比非贫困生有更多的问题产生。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因贫困在学校或在社会上都需要兼职以补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费用,除了课堂教学与同学有限的交往和交流外,课余时间很少有机会与同学有更多的交往和了解,这无形之中加大了与同伴群体的离间感和陌生感。

因此,由于低年级校园的适应不良反应及贫困女生在交往过程中所体现的自尊及排斥心理让在低年级中的贫困女生会造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困扰。

(二)贫困、性格内向且没有获得过奖学金的女生存在人际关系困扰。性格是一个人更鲜明的,更重要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人在生活中所形成的对周围现实的一种稳固的态度及与之相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个性的核心。性格集中表现出个性的特点以及意志、智力、情绪品质和气质的基本面貌。而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人际关系反应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因此,人际关系的变化发展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满足的程度。不同性格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性格内向的女生有以下特征:不主动和外界接触,被动的情况下,可能也只是应付一下;不想和别人接触,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没有迫切改变自己的愿望;部分女生错误理解为女生的矜持就是不与人接触,否则就不是好女孩。

奖学金是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体现,是反映生在德、智、体、能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而女生在期间相对于男生更加看重综合测评成绩,这是充分反映女生自尊的重要体现之一,Mark Leary提出自尊的社会计量器理论认为:“自尊是个体与他人人际关系好坏的内在反映。自尊是个体对其个人和社会,尤其是和重要他人之间人际关系的主观度量,它反映了个体和他人的关系在个体眼中的重要性,以及别人对他们关系亲密程度的看法和关注程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成绩较差的女生会产生人际羞怯感、自我退缩感。

由于环境适应、性格、自尊等多方面的影响使得在贫困生中,性格内向且成绩较差的女生也会有人际关系困扰。

(三)低年级、非独生子女且没有获得过奖学金的女生存在人际关系困扰。有研究表明,在人际交往方面,独生子女要明显优于非独生子女,打破了常识中独生子女交往能力弱、合群性差的认识,在幼儿时期,独生子女交往实践机会相对较少,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她们交往的对象越来越多,由于缺少同龄兄弟姐妹间的交往环境,独生子女更多的倾向于同龄伙伴,促进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然而,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有较多的兄弟姐妹,年龄相近,家庭背景相同,生活习惯类似,性格志趣相对统一,孤独感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她们与家庭以外的同学、朋友交往,使其外界人际关系相对薄弱。

因此,在低年级中,成绩较差的非独生子女的女生,由于环境的改变,自卑心理影响,使得原本缺乏人际交往能力的非独生子女在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中不知所措,继而出现交往障碍。

(四)独生子女但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女生存在人际关系困扰。集体活动是个人能力、团体协作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人际交往营造良好环境,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其中团体协作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对人际交往能力要求很高。根据发展心理学知识,人从三岁开始便产生了交往愿望,这是萌芽阶段的交往心理。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集体,进入社会,便有了与同龄人交往、沟通的强烈愿望,集体活动则创造了适应于人们之间进行交往的更好条件。在集体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信任他人、乐于助人,学会调节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其交际能力会大大提高。

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没有兄弟姐妹,大部分子女养尊处优,视野单一,沟通和交流意识淡漠。虽然有调查显示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优于非独生子女,但那是喜欢与人交往,并且有与他人交往欲望的独生子女,如果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原本就没有兄弟姐妹,从小缺乏与人交往,在成长过程中便越来越缺乏交往能力,甚至讨厌与人接触,将自己封闭在家庭或个人世界中,更容易形成不合理、孤僻的性格,从而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的独生子女更容易产生人际关系困扰。

三、结束语

在以往关于生人际关系困扰相关文献中,大多是作者根据经验、各类文献或统计学等方面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逐项原因分析,并给予相应解释,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利用粗糙集知识约简方法对女生人际交往困扰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建立女生人际关系困扰模型,获得女生人际关系困扰的更简规则,综合考虑在不同年级特征、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特征、不同成长经历中共同影响下的女生人际交往特征,揭示了女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所呈现的规律及特点,为高校学生工作者在处理寝关系、女生矛盾提供了新思,为制定相对应的政策也起到了参考作用。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4

关键词:高职学生 人际交往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运动语言或非语言符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过程中,通过交流而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心里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是生社会化进程的推进器,对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生人际交往总体特点

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属于专科次,录取分数相对较低,文化基础较差,综合素质较低,且当今生都是90后一代,很多生深受人际关系问题的困扰,呈现出各种特点。

1、人际关系呈现开放性。过去,高职学生的交往圈子是比较狭窄的,主要局限于家人、老师和自己的同学,和社会上的联系比较少。而当代高职学生不仅拥有和以往学生一样的交往途径,更多了社会实践,网络等平台,因而他们的交往面得到大幅度的扩展,交往方式具有多样性,也更具有开放性。

2、人际交往呈现自主性。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政治、

3、人际交往呈现迫切性。在从中学阶段进入之后,学生的注意力终于可以不再全部放在学习上,可以同时关注于人际交往等其它的了。他们迫切需要走出家门,走出只知道学习的思维惯势,走入社会,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更多的信息,进行更多更全面的交流。

二、高职院校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总体来说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以自我为中心倾向突出。90后的高职学生不少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家中长期受到父母溺爱,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从自己的角度,立场去分析问题,不善于和他人协同合作,或者对对方期望过高,缺乏理解,认同和宽容,或者崇尚个人主义,崇尚个人奋斗,拒绝交流和帮助。

(2)人际关系虚拟化。当代高职学生与网络的关系密不可分,长期依赖网上交流使得生急剧减少现实生活中面对面的交流沟通,这样的沟通方式一方面增加了心灵上的隔离,使得很多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产生不信任感,另一方面,使他们缺乏安全感,觉得只有在网络上用虚拟的身份才是安全的,才能肆无忌惮的与人交往。

(3)人际关系功利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因素在校园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的比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物质条件,表现在他们往往会因为一些功利性目的而与某些人成为朋友,一旦达到目的,就不再维系彼此的友谊。

三、提高高职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策略思考

1、利用课程优势,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要通过开设人际关系类公共选修课,设计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的教学内容,通过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有效教学方法和手段,给学生提供人际交往的锻炼机会,潜移默化地增进人际交往能力。

3、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交往环境。丰富的校园生活、优美的校园环境、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会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人际交往环境。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整合学校各种资源,动员全校力量及社会资源,大力开展一些诸如演讲、辩论、体育、艺术表演、社会实践等生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为生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提供契机和场所。努力营建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促进其全面和健康成长。通过社团活动来满足生自觉追求人际关系和谐和自我社会化完善、自觉锻炼和提高社交能力的需要。同时还可以发展个人爱好和特长,使其获得归属感,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培养社交技巧和能力。

4、发挥家长表率作用,构建和谐家人关系

家长应以身作则,在为人处事等方面为孩子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一是要做到信任、理解、相互尊重。作为父母应该理解、信任、尊重子女的独立性与成人感,满足子女独立性的需要,培养子女的社交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二是建立平等、民主的家庭作风。父母要善于倾听子女的意见,子女应主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消除潜在的误解。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职业院校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高职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我们应充分发掘生人际交往的内在潜能,客观分析现状,创造生人际交往的良好外部条件,形成完善高职生人际交往体系多方面的合力,帮助高职生走向成功的人际交往。

参考文献:

[2][6]陆昊。在与国内人民团学干部座谈时的讲话【N]。国内青年报,2010-5―6、

[3]沈小红。生人际关系综述[J ]1 论坛,2006 , (3) :39 - 401

[4]肖星。生人际关系困扰研究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5

关键词 生 宿舍人际关系质量 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C912.6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宿舍是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地点,也是其交往的更主要场所。宿舍人际关系对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很大,在生中同宿舍同伴之间的交往状况往往决定着一个生对生活是否感到满意。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它介于应激源与人的身心健康之间,适宜的应对能够缓解和调节应激情景对个体的压力,对维护身体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次调查目的了解生的宿舍人际关系质量和应对方式现状,并考查它们的相关,为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依据。

1对象

2工具

研究问卷采用了吴连海、钱兰英所编制的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调查问卷,问卷包括3个因子,分别是宿舍人际情感融洽、宿舍人际行为沟通和宿舍人际扰他影响。因子的含义分别是:(1)宿舍人际情感融洽:对宿舍人际关系和生活的满意程度,与舍友相处融洽度, 以合适的方法与舍友交往, 并能容忍舍友的缺点与不足,与在宿舍中孤独感程度。(2)宿舍人际行为沟通:宿舍成员在生活、学习、 情感以及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相互交流与沟通。(3)宿舍人际扰他影响:对宿舍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知, 恋爱、小团体 和作息时间等相关因素对宿舍人际的干扰和影响。还采用了由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问卷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

3统计方法

4结果

表1可以看出,生宿舍人际情感融洽和宿舍人际行为沟通的得分都明显高于宿舍人际扰他影响的得分,说明生人际关系质量良好;生更倾向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明显高于消极应对方式得分。

由表3可以看出,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与生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没有呈现显著相关;宿舍人际关系的三个因子之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宿舍人际行为沟通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宿舍人际情感融洽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宿舍人际扰他影响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综上所述,应对方式对宿舍人际关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又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而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通过了解其在面临压力时的应对方式来预测,良好的应对方式有助于帮助生解决问题、缓解压力,从而起到维持心理平衡的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贯穿整个时期,让生了解什么是不适当的应对方式及其产生的影响,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增强心理防御能力,帮助各年级生在面临不同程度的压力时能正确的选择应对方式,促进生的健康发展。所以,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还有很大的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6

【关键词】 生

1 对象与方法

12 调查工具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4〕、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国内版(EPQ-RSC)〔5〕、自尊量表(SES)〔6〕、抑郁自评量表(SDS)〔6〕、焦虑自评量表(SAS)〔6〕、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7〕、防御方式问卷(DSQ)〔6〕、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6〕和一般情况问卷。

2 结果

3 讨论

表1 人际关系困扰影响因素的多因素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略)

【参考文献】

〔1〕 张翔,樊富珉。生人际冲突行为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1):364-367、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7

[论文]本文从心理学、生物学、发展心理学等角度研究了适应及心理适应的含义,分析了生活的特点及生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剖析了生适应障碍产生的原因,指出了生心理适应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从高中到,不仅面临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和内容的变化,还面临人际关系的重新建构和新的文化环境的适应。不论你是激动,还是紧张,每个新来的生都将有一段调整自己原有认知和行为的适应过程。

一、心理适应的内涵

适应是有机体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它可以概括为两种相辅相成的作用:同化和顺应。适应状态则是这两种作用之间取得平衡的结果,某一个水平的平衡会成为另一个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这种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就是适应。

心理适应是主体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一种反应,人们生活的环境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因此每个人都存在适应问题,都会产生不断适应新环境的需求,适应能力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心理适应是一个重建平衡的动态变化过程。适应的主要任务就是使主客体之间的不平衡状态重新恢复平衡,因此适应的直接目标是建立平衡,其根本目标是主体自身的发展。

心理适应的内部机制是同化与顺应的平衡。同化是指将客体纳入主体已有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的过程,顺应则是指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或行为模式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二者都是对环境做出反应和对自身进行调节的过程。因此,心理适应实际上是一个自我调节的过程。

二、生活的特点与心理适应问题

(一)生活特点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环境的改变。高中时期大部分学生就近上学,在家吃住,生活方面的许多事情由家长料理。上后,过上了集体生活,生活独立性大大增强了,校园及周边的文化环境和各种信息对新生必然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如何相互沟通和重新建构一个新的人际关系是需要一个学习和成长过程的。

2.管理方式的改变。在中学,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和学习指导都比较具体,校规严格,学生自由支配的项目和时间不多。相比而言,的管理制度较为宽松,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生在学习科目、时间支配、生活安排等方面的自由空间相对较多。

3.教学方式的改变。教育是专注教育和通才教育的结合,一方面,课程门类多,内容深和新,教学节奏快,自学时间增加,课程自选机会增加;另一方面,在一个班级授课的教师多,因而与学生在课后的沟通较少,学习效果及其知识的巩固全靠学生自己的自觉性了,从中学到,是从被动的“要你学”向主动的“我要学”学习模式的转变。

4.比较群体的不同。生在中学时代,可能都是班上的佼佼者,优越感和自尊感较强,而到了人才聚集的,大部分同学以前的学习优势逐渐淡化或消失,这种落差往往使不少人产生失落感和自卑感。同时,校园的各种学生活动更加丰富,文艺体育才艺的比试更加突出,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显出更加明显的差异。

(二)生面临的心理适应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独立生活困扰。主要指离开父母和家庭后,在集体生活、饮食习惯、钱财管理以及如何处理各种生活事务方面的困惑。如何克服孤独感和思家情绪是新生适应阶段的主要问题。

2.资源利用困扰。主要指不知如何利用各种生活资源、学习资源,或担心有关信息无处获得的焦虑。

3.人际关系困扰。主要是指在新的环境中如何结交新的朋友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与异性沟通,如何融入新的班集体,如何摆脱对中学人际关系的依赖感等。

4.学习能力困扰。主要指对学习方法、内容和形式的不适应状况。教育内容多,进度快,没有人直接督促学生的学习,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对习惯于被动学习、自学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就有可能产生学习上的压力与困难。

5.职业目标困扰。这是指对就读专注的了解、满意度以及对未来职业前途的茫然感。不少新生是听从父母的意愿报考专注的,自己对所学专注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场并不熟悉。职业目标困扰感强烈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专注,容易产生失落感。

三、生适应障碍的原因分析

生适应障碍的产生是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原因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造成心理冲突

每个年轻的生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对未来充满期待与希望。生常常按照理想来规划自己的生活、学习、婚恋和择业。然而现实的复杂性,常常使得理想不能实现,造成心理冲突。

1.对的不满意。对于刚刚进入校园的新生来说,现实的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样诗情画意,学习也不是预料中的那样妙趣横生,面对的是“一个书包两只碗,寝——教——图书馆”新的“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一种失落的心理油然而生。产生这种失落的主要原因:一是中学老师为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鼓吹“天堂论”,过分渲染美好的后果;二是新生对回报期望值偏高所致。

2.对专注的不满意。有的新生由于没有考上自己“感兴趣的专注”或“热门专注”,或认为自己所学的专注没有前途便开始埋怨自己的专注。对专注的不满意主要还是源于学生自身的原因:其一,不能处理好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关系。其二,缺乏对专注的全面认识,容易对专注产生偏见。其三,学习内在动机不强,学习兴趣骤然下降。

3.目标的真空状态。考上后,不少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紧张的神经和疲惫的身心得以调整和放松,没有主动确定新的目标。学生往往被动按照学校的安排简单而重复地生活,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所以,虽然比高中自由,但许多新生会感叹没有高中充实。

(二)自我优势的丧失,产生角色定位偏差

1.社会角色的理想化。考上意味着进入享受精英教育的行列,社会地位一夜之间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社会角色也随着发生变化。在人们的期望中生各方面应该都是比较优秀的,是全面发展的“理想角色”。生自然感到社会对自己期望的变化,自我期望也无形中随之提高了。但往往对未来生活和学习过于理想化,缺乏充分适应生活的心理准备。

2.“优秀生”的多元化。生都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然而要想保持高中时期的“光环”和理想角色并不容易。高校追求优秀的价值多元化,不仅看重知识,而且也注重能力。这种评价体系的改变,一方面为生自我展现提供了宽阔的舞台,另一方面也淡化了学习成绩在评价中的权重。不少新生由于没有适应这种多元化的优秀生的价值观念,容易出现心理失衡。

3.自我认知失调。作为一个人才精英聚集的群体,不少在中学时代的佼佼者到后只能处于中间状态,甚至变得相对落后,一些同学难以接受自己不再是优秀人物的现实,情绪上产生明显的波动。这种反差和心理不平衡状态导致自我认知失调。

四、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

心理适应能力是指一个人根据客观环境要求,主动采取对策,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的能力,即一个人与现实生活和谐相处的一种能力。它与生人格发展密切相关,也是生人格发展的必然任务。

(一)树立“四个学会”的发展观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生心理适应实质是个体内部人格发展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

1.学会做人。生首先要学会做人,适应与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人格成熟,不断增强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的责任感;使人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明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是非观念,能够遵守社会公德,使自己的各项行为符合新时期生的行为规范。

2.学会做事。生要有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要有独立的生活管理能力,独立选择、独立决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应付各种情况和各种环境的工作能力,能够不断积累相关的做事经验,工作富有成效。

3.学会与人共处。在现代社会中,与人和谐共处,既是一种人际交往技能,也是人生成功的一种人际资源。生应对他人有尊重真诚的态度,能够接纳他人的长处与不足,能够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在沟通中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在相互交流与中促进自我和他人的成长与发展。 转贴于

4.学会学习。学习是一个终身的任务。生应该热爱学习,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不但学会本专注知识,而且学习与之相适应的各种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拥有跨学科的交融能力,拥有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在复杂信息环境下检索和判断的能力,拥有不断创新的能力。

(二)全面发展自我能力

1.发展能力。在期间,生应增进和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包括智力、体力、社交能力等,有能力是树立自信心的基础。

2.管理情绪。生们每天面对许多挑战,有些来自学习方面,还有些来自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等方面,从而产生种种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生要充分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以恰当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绪。

3.通过自主迈向相互帮助。作为生,学习独立生活和自己独立承担责任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要学习如何相互帮助、相互包容,因为每个行为都会影响自己和他人,在有些情况下个人需要做出牺牲和让步以达成共识。

4.发展成熟的人际关系。建立成熟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一是要容忍和欣赏别人与自己的不同;二是要有能力与别人发展融洽的关系。维持这样一种亲切融洽的关系需要自我认识、自信心及沟通技巧等。

5.确立自己的角色地位。确立自己的角色地位对于生来说十分重要,它既影响自我评价、自尊心、自信心的建立,同时也影响他人对自己的满意及接纳程度。

6.发展目的。发展目的包括做出计划,定出方向,明确目标,根据目标在以下三个方面定出次序:一是职业上的计划及期望;二是个人兴趣;三是对人际关系及家庭的责任。

7.发展整合。生的价值信念是引导他们行为的方向,也是他们为人处世的原则。整合的意思是指将自己行为与价值保持一致,同时顾及别人的利益、尊重别人的意见。

(三)加强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加快角色的转变

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科学有效的新生心理适应教育,使生尽快适应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1.提升学习意识。利用新生充满好奇心、可塑性强的特点,加强对学校自然环境和学校文化的教育,建立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专注的学习兴趣。对新生进行有关学校的资源状况和管理制度以及学校的悠久历史和发展前景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校热情。

2.加强自我认识。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和评价需要勇气和智慧,学校要加强对个体的情感关怀和情感激励。与特殊学生加强交流,了解学生遇到的心理困惑,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各种适应问题,从心理上、思想上以及实际生活上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贫困地区、离异家庭以及外地的学生群体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以往学习优秀以及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群体容易产生失落心理,往往出现自我认知偏差和目标迷失问题。

3.重建个人目标。学校要注重加强学生的目标激励,帮助新生树立目标体系。要引导学生在自我全面认识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自我评价;加强学生对优秀生多元化的认识,正确处理学习与人格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的矛盾,在全面提高的基础上有步骤、有重点地发展;引导新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现有的资源,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和兴奋点,激发自身潜力;引导新生克服样样争先进和急功近利的心态,“长计划,短安排”,并保持目标体系的灵活性。

(四)正确处理生活应激事件

针对生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来源要有一个清楚客观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打破的理想化和神圣化,克服“是享受天堂”的错误思想,树立迎接挑战,正视挫折,不断磨练和发展的理念。只有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才能做到有备无患,才能降低心理的挫败感,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行动,更好的适应生活。

(五)培养积极的应对挫折的方式

1.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失败所带来的苦恼。对失败要有精神准备和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失败常常给人带来烦恼和痛苦;受挫时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体验自己的痛苦上,把注意力转移开来,使挫折的消极影响大大缩小;要积极摆脱痛苦和消极情绪的干扰,待情绪稳定后,集中精力去认识挫折本身。

2.面对挫折,认清问题,冷静分析。要敢于面对挫折,当你正视困难挫折时,它就变得不那么有力了,认清了挫折的局部性和暂时性,就会大大激励我们的信心和斗志;需要对挫折全面分析,找出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从而提高个人的认识,利用积极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抓住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积极行动,寻求转机,走自己的成功之。面对困难和挫折,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态度,更重要的是积极行动,寻求解决方法。找到问题的原因之后,要积极地创造条件加以改善;需要将毅力和正确方法结合起来,既要具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又要具有创造能力和正确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我们经过努力还不能成功时,就不妨换个方向,改变目标,再作尝试,可能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从现有的条件中找到更适应自己的发展和努力方向,与环境更好地协调起来。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生心理素质教程。北京出版社,2002、

[3]王才康。生生活困扰的初步研究 。应用心理学,2002、

[4]范国平,钟向阳。新生常见心理困扰的类型、原因以及对策,2002、

[5]石林编著。健康心理学。北京师范出版社,2001、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8

【关键词】青少年 人际困扰 常见类型 方略

一、青少年人际困扰及其成因

二、青少年人际困扰的常见类型

1、亲子关系的困扰

亲子关系是人们建立的个人际关系,影响着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亲子关系的状况也决定着个体形成何种依恋类型,对于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意义。青少年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试图逐步挣脱亲子关系的束缚,对父母的要求经常表现出逆反的取向,这种类似敌对和反抗的情绪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矛盾和冲突,造成亲子关系的困扰。研究表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与青少年人际困扰程度存在显著的相关[4],而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亲子关系困扰造成的,可见亲子关系的困扰是青少年人际困扰的重要部分。

2、师生关系的困扰

学校为青少年提供重要的成长环境,师生关系是这一环境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人际关系。在传统教育理念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典型的“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是学校和班级的主宰者和管理者,这种教育观念使得师生之间出现不可逾越的鸿沟,很容易造成师生关系的困扰。Birch等人指出,不良的师生关系可能使儿童产生对学校的消极情感,在学校环境中表现出退缩,与老师、同学关系疏远,并且产生攻击性等不良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其学业成就,进而造成辍学、心理障碍等现象。[5]

3、同学关系的困扰

同学关系是青少年在学校环境中的重要人际关系。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同于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他们主要通过相互认同,形成对事物一致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对青少年兴趣爱好、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青少年非常重视友谊和同学关系,但是由于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和方法,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会遭遇各种挫折,并为此感到烦恼和痛苦,出现同学关系的困扰。研究表明,青少年时期的同学关系与其心理健康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同学关系的困扰是导致青少年产生焦虑和孤独倾向的重要原因。[6]

4、舍友关系的困扰

宿舍是学校生活环境中更小的群体单位,是青少年之间交往互动更多的地方。相比于同学关系,舍友关系更为亲密,舍友之间相互影响,形成特有的宿舍文化环境。舍友之间思想的交流、深次价值观的碰撞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同在一个宿舍屋檐下生活,青少年必然会面对很多与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价值观等完全不同的舍友,看彼此不顺眼也是常有的事,加上青少年时期并不成熟的心理特点以及人际交往经验的缺乏,很容易造成宿舍人际关系紧张,产生舍友关系的困扰。近年来发生在各个学校的因舍友关系不和谐而产生的恶性事件表明,舍友关系困扰很值得人们密切关注和研究。

5、恋友关系的困扰

恋友关系是指正在恋爱中的朋友之间的关系。青少年恋爱一直是教育者关注的问题,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恋爱是不可避免的,家长和教师通常会采取坚决反对的态度,这不仅会加重青少年的心理负担,引起负罪感,也会激发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的矛盾;恋爱中的青少年经常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导致与其他人的人际关系被淡化;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处理恋爱过程中出现的意见和分歧,盲目扩大矛盾,也会引发困扰;随着性的成熟和性意识的觉醒,有的青少年会过早出现,但又不能正确地面对和处理。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引发恋友关系的困扰,处理不当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后果。

三、引导青少年战胜人际困扰的主要方略

1、营造家庭和睦氛围,奠定青少年交往基础

良好和睦的家庭氛围,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也是奠定青少年步入社会具备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青少年初期,人际交往技能基本来自于家庭,家庭环境对青少年人际交往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会从父母那儿习得更初的人际交往技能,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父母要保持良好和睦的家庭氛围,这样才有利于青少年从中学习,为形成自己独特的人际交往方式打下基础;父母要多鼓励孩子进行独立的人际交往活动,为其提供与社会各类人群进行广泛接触的交往机会和条件,而不是一味怕孩子受到伤害,避免与外人交流;父母还应与邻里处理好关系,注重为孩子树立和谐交往的良好榜样。

2、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提供友好人际交往的平台

校园文化是全体师生相互作用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统一体,它以一种宏观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言行,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对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7] 和谐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使学校成为青少年友好人际交往的平台,而且可以不断地锤炼和提高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技能。良好的物质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撑,丰富的精神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学校要重视根据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和需要,不断完善校园的基础设施,不断地加强校风、学风、班风以及诸多人文景观、学术沙龙、活动场所的建设,为促进青少年的和谐交往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文化的条件,鼓励和指导青少年广泛开展和投身校园人际交往活动中去,长此以往,即使青少年有了人际困扰,也会在浓烈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中不断得以缓释和消除。

3、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人际交往观不完善是青少年人际困扰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少年人际交往中的很多认知偏差与交往观不完善有关,因此,加强青少年人际交往的观念教育至关重要。正确的人际交往观要求青少年认清自我、正确看待自我,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目等途径,促使青少年加强自我认识,引导他们正确地剖析自我,对自我在人际交往中的地位做出合理的评价,提升交往的效能感;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使青少年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全面地看待他人,尽量避免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势效应、投射效应等心理偏差,和谐处理人际关系;学校还应多开展以协作为主导的学习或竞赛活动,引导青少年建立以合作为导向的友谊观、互助观、竞争观、共同成长观等,在协作、竞争与中体验真诚、感悟情谊,逐步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4、开拓人际交往渠道,促进青少年广泛交往

综上所述,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要对其人际困扰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切有实效的措施和方法,帮助青少年克服人际困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与发展。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立项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研究”(项目编:2008B1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长江,湖北 荆州,434023)

参考文献:

[1] 孙崇勇。生人际关系困扰的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7(1)。

[2] 张献岭。试论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4]牛宙,金勇,彭建国。特区中学生校园人际关系困扰与家庭环境的相关研究[J]。中小学校长,2010(3)。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9

然而据调查显示,在人际关系方面有22.45%的初中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善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其中,有3.8%的初中生人际关系很差,很难与他人融洽、愉快地相处。但是家庭、学校对这方面能力重视不够,学校现行教材中又缺少这方面知识的系统内容。

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确保学生健康发展。为此,我们选择了初中生和谐人际关系问题研究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构建初中生人际关系进行实践与研究,以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初中生的人际关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

1、构建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预防胜于治疗”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原则,目前更由预防发展到增进心理健康,这也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所以在学校中,针对正在发展中的学生进行辅导教育课程,是预防推广、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措施,也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一种新的模式。

2.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初中阶段学生的情绪表现直接、强烈而不稳定,故容易产生苦闷与困扰,其消极的情绪表现多于积极的情绪表现,而且仍以感性反应为主,理性反应则较少。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引起初中生烦恼的事物,大多集中在学校生活方面,学校生活已成为影响青少年情绪更重要的因素,这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而根据调查表明:在这个时期,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令人担忧,尤其是在人际关系方面,家长的不理解、存在代沟,被人歧视冷遇,遭人误会,缺乏人际关系的技巧,与熟悉的人或好朋友长期分离,长相不好,正常的异往被误会,友情破裂,与同学关系紧张遭排斥等等都会给初中生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因此,在初中阶段使初中生接受相应的心理辅导,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宗旨是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目标为:

探讨形成初中生和谐人际关系的途径与方法;

探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对初中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三、理论依据

(一)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

1、情感和意志的心理健康教育。初中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根据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人格、情感和意志的辅导,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个人和社会,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性格特点。

2、人际关系心理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是初中生经常遇到,不可回避的事情,因此,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范和技巧,养成宽宏大度,自我克制;尊重他人、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3、个性心理教育,把塑造个性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笑对生活前进上的“拦虎”。

4、青春期教育。加强青春期教育,包括青春期性知识,性心理教育以及性道德,性教育,让学生形成自我调节的控制能力,正确处理好男、女同学的间的交往,做到自尊与互尊。

(二)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

1、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教育内容。

这部分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处理学生的教育,问题行为的早期发现及矫正。不良习惯对学生身心的危害及指导,不良个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纠正等,这部分内容强调问题的早期发现,及时补救,避免问题的加重,逐步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

2、以心理治疗为中心的教育内容。

人际关系的意义与重要作用

1、概念

2、重要作用

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初中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和谐、舒心的环境。

没有什么人能在矛盾重重、干扰众多的环境中安心地学习。人际关系的不良会使学生的心情处于压抑、愤怒、烦躁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证自己心情的愉快,是你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

同学之间互相互学,能促进初中生学习更快地进步。

一个人学习难免失之偏颇,常常顾及不到许多知识点,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几个同学在一起学习,互相讨论,这样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但和同学共同学习需要有前提条件,那就是你必须有良好的“人缘”,如果个别学生的人缘很差,没有人愿意和他在一起学习,那就谈不上共同学习了。

与老师和谐相处会赢得同学们真诚地指导与帮助

对所学知识的交流与表达反映出学习效果的好坏

一个人学习时,自己和别人都很难判断自己掌握了多少,掌握了什么程度,只有通过与别人的交流、沟通,才能真正体现水平的高低。老师评价学生的优劣时,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根据学生平时在交流过程中的表现来进行的。尤其是在中学阶段,能否成功地交流和表达所学的知识,更是老师评判学生口头、笔头作业的重要标准,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印象分”。

总而言之,人际关系极为重要:(1)人际关系是人的基本的社会需求;(2)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人们进行自我了解;(3)人际关系可以达到自我的实践与肯定;(4)人际关系可以用于自我检测社会心理是否健康。

四、主要途径

2、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开设心理保健课,教给学生必要的交往技能。

3、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通过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

4、疏通学校、家庭的渠道,发挥家教的作用,邀请学生家长到校听课、座谈,增加家庭教育意识,提高家长心理素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建立校内外一体化网络,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

5、开展丰富多彩的班团队活动,寓教育于这些活动中,引导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健康成长。

6、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磨砺学生的意识,让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主要原则

1、教育性原则

施教者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中肯的分析,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差异性原则

施教者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主体性原则

施教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工作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同时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辅导和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4、整体性原则

施教者要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指导教育工作,注意心理活动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性,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作全面考察和系统分析,防止和克服教育工作中的片面性。

5、保密性原则

是指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有责任对学生的个人情况以及谈话内容等予以保密,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上的保障。

六、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手段,研究方法有准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

七、教师工作

学习是学生日常更主要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平常接触更多的人之一。而在目前的中学,我们不可能花很多时间专门进行心理辅导。因此,如果教师了解学生的需要、主要的情绪困扰、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把握教学中的每个机会教导学生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时碰到的问题,对于正处于性格和品质形成期的初中生是很有益处的。而且教师拥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对于学生也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八、家长工作

通过开家长会、家访、个别谈话等方式,向家长灌输人际交往的技巧,主要是跟自己的孩子在相处时,所要注意的方式、方法。要求家长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能主动运用所掌握的与自己的初中生孩子交流和沟通的内容,教育自己的孩子,并以自己良好的行为方式来影响自己的孩子。

九、结果分析

初中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实践经过近一学年的研究,为了对实验的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合理的评价,我们采用多种途径,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情况进行了测验和评估。

1、人际关系调查问卷

前测:

(一)关于学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程度的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对97个学生做了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程度的测试,测试方法为要求学生对28个问题进行判断,并打分,通过更后的得分来判断学生与朋友相处行为的困扰程度。同时对28个问题进行分类,根据每组的总分,分别对学生在交谈、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与异性同学朋友交往四个方面的困扰程度进行判断。测试结果如下:

2、关于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得分在6分以上即不善于交谈的共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0%;得分在3-5分即交谈能力一般的共5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2.6%;得分在0-2分即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和技巧的共4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6.4%。如图示

4、关于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得分在6分以上即缺乏待人接物的机智与技巧的共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0%;得分在3-5分即可能是个多侧面的人的共3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4.0%;得分在0-2分即待人接物能力强的共6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5.0%。

5、关于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的困扰程度,得分在5分以上即存在较严重的困扰的共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1%;得分在3-4分即行为困扰程度一般的共3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6.1%;得分在0-2分即较懂得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朋友的关系的共5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8.8%。

(二)关于学生与教师相处行为困扰程度的调查报告

2、关于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困扰程度,得分在4—6分即程度严重或较严重的共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得分在-3—3分即程度中等的共3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5%;得分在-6—-4分即程度较轻的共6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3%。如图示

3、关于师生在情感距离上的困扰程度,得分在3—6分即程度严重或较严重的共1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4%;得分在-3—2分即程度中等的共5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4%;得分在-6—-4分即程度较轻的共3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2%。如图示

4、关于在师生之间的地位关系的困扰程度,得分在3—6分即程度严重或较严重的共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得分在-3—2分即程度中等的共3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7%;得分在-6—-4分即程度较轻的共5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1%。如图示

后测:结束了一个学年的课程之后,我们于5月10进行了后测,结果如下:

(一)关于学生同学关系行为困扰程度的调查报告

分析:与前测相比,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辅导后,与朋友相处的困扰比以前明显偏小了,但存在行为困扰较严重的学生仍然占7.3%。这也是我们仍需要努力的。

2、关于交谈方面的行为困扰程度,得分在6分以上即不善于交谈的共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0%;得分在3-5分即交谈能力一般的共5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3.6%;得分在0-2分即有较高的交谈能力和技巧的共4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7.4%。

分析:与前测相比,学生经过一个学年的辅导后,与交谈方面的困扰程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较高的交谈能力和技巧可能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方式。

3、关于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得分在6分以上即行为困扰较大的共1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0.3%;得分在3-5分即交际与交友较被动的共4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6.4%;得分在3分以下即行为困扰少,为人真诚、热情的共4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3.3%。

分析:在交际与交友方面的困扰程度的变化是更明显的,但是也不排除有个别的学生知道了测试的目的后,为取悦老师,而没有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作答。但总体上看,一个学年的心理课教学对于学生的交际和交友的作用是明显的。

4、关于待人接物方面的困扰程度,得分在6分以上即缺乏待人接物的机智与技巧的共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0%;得分在3-5分即可能是个多侧面的人的共3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0.1%;得分在0-2分即待人接物能力强的共6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8.0%。

分析:从待人接物的方面看,前测的数值就较高,与后测没有太大的区别。

5、关于与异性朋友交往方面的困扰程度,得分在5分以上即存在较严重的困扰的共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1%;得分在3-4分即行为困扰程度一般的共2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5.8%;得分在0-2分即较懂得正确处理与异性同学朋友的关系的共6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9.1%。

分析:与异性朋友的交往是初中生处理起来比较难的一个问题,而且老师和家长对于这个问题也特别的重视,经过一年的辅导,学生与异性朋友的困扰程度略有降低,但笔者认为与异性朋友的交往技巧仍需在以后的时间里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解决这个敏感的问题。

关于学生与教师相处行为困扰程度的调查报告

分析:这个数据是使得参与研究的每个成员都感到比较欣喜,因为我们每个教师都希望和学生能够和谐、融洽的相处,经过一年的努力,较好地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为今后的教学工作都有一些帮助作用。

2、关于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困扰程度,得分在4—6分即程度严重或较严重的共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1%;得分在-3—3分即程度中等的共3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4.0%;得分在-6—-4分即程度较轻的共63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4.9%。

分析:在师生都掌握了一定的交际方法和技巧后,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在不断改善,但仍存在个别的程度严重或较严重的学生,这个别学生应引起教师的密切关注,教师应努力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并积极想办法进行改善。

3、关于师生在情感距离上的困扰程度,得分在3—6分即程度严重或较严重的共9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3%;得分在-3—2分即程度中等的共3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9.2%;得分在-6—-4分即程度较轻的共5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51.5%。分析:师生在情感距离上的困扰程度,与前测相比,程度严重或较严重的人有所减少,但仍占全部人数的9.3%。

4、关于在师生之间的地位关系的困扰程度,得分在3—6分即程度严重或较严重的共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得分在-3—2分即程度中等的共30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0%;得分在-6—-4分即程度较轻的共65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7.0%。

分析:师生之间的地位关系,应该说现在的教育方式和模式,使得很多老师已经转变了观念,改变了过去那种老师就是正确的,学生就应该无条件服从的观念。

2、SCL-90量表

关于SCL-90量表的介绍

SymptomChecklist90简称SCL-90、自七十年代由DerogGatis等编制以来,国外已广泛应用于精神科的临床和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心理卫生工作的深入研究,又较多的用于正常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价。

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译本(由上海铁道医学院吴文源氏引进修订),该量表共分90个项目,含有较广泛的内容,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等均有涉及。此表容量大,反应症状丰富,能准确测试出被试者的自觉症状。

SCL-90量表分六十个因子

1分:无症状;2分:稍有感觉;3分:轻度到中度;4分:中度到严重;

5分:程度与强度都十分严重

用因子分进行比较

采用团体测试的方法,在统一指导下独立完成。测试时间不超过20分钟,统一发卷,测试老师规范、严谨,受试学生态度认真,因而测试的信度、效度较高,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十、思考

经过一个学年的心理辅导课,从各个量表的结果看,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比以前有明显的进步,但本研究涉及的范围较大,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做补充和完善,在具体实施时也还需要注意很多的问题。

人际沟通的困扰篇10

我聆听曾闻的倾诉,看到他哀伤的神情,渐渐了解他产生困扰的真正原因。我发现,他看待领班的观点有了偏差。也就是说,困扰的原因不是事件的本身,而是他对事情的看法既不合情理也不合逻辑,于是我问他:“你似乎还很害怕上级对你不满意,也担心别人对你有背后的说法,是不是?”他说:“是的,我一向就十分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我一直都希望大家知道我是好人。”我继续聆听他待人接物的点点滴滴,知道他干得很辛苦,时时刻刻都在“乞讨”别人的称赞。因此,领班批评他的事件发生后,他觉得无颜见人,以至于不想与工友交谈,使自己陷入沟通、友谊和澄清问题的绝境,难怪他痛苦得想要辞职。

经过进一步了解,事实是,领班批评曾闻,并不是有意跟他过不去,而是他的工作状态更近出了问题,产品不良率高了,整个班组都受到影响,工友们对他也有意见。我告诉他,同事不跟你说话,是因为你拒人于千里之外,这使你误以为别人轻视你;你自己觉得受上级批评是很丢脸的事,这令你觉得无地自容。接着我告诉他,许多人犯了观点上的错误而产生心理困扰,这些错误包括:想得到所有人的称赞和喜爱;要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工作方面要有成就感,才活得有价值;痛恨坏人批评自己,认为他们都应得到报应、责罚;凡是不合自己的意愿的就是不好的事情;逃避困难,要比面对困难或设法克服困难来得容易。

“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成才”,虽然大多数人知道这是亲子教育的误区,但是有的家长却对此深信不疑,甚至经常对孩子吼骂,这会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育。那么对孩子吼骂的严重后果到底有哪些呢?如果以前经常吼骂小孩,那么以后该如何补救呢?

一、对孩子吼骂的严重后果

1、性格内向自卑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更初产生亲密感的人,所以孩子会对父母有信任感、依赖感。如果父母长期对孩子指责,甚至是吼骂,那就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孩子失去安全感,变得内向和自卑,觉得“爸爸妈妈不喜欢我了”。

如果父母经常对孩子吼骂,孩子也会失去自信,觉得“没人会喜欢我”,这会导致孩子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没法很容易地融入小伙伴的团体游戏,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

2、没有自主能力

强势的父母会导致孩子胆小怕事、缺乏主见、自主能力缺乏,如果父母经常吼骂孩子,孩子就会觉得“我什么也做不好”。当孩子长大以后需要独立处理一些学习上、生活上的事情时,就容易依赖他人,无法自己做出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3、亲子矛盾加深

父母经常对孩子吼骂,可能会影响到亲子关系,孩子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而父母会觉得孩子不够听话,于是双方的矛盾逐渐加深。孩子进入叛逆期之后,更是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和父母说,严重时可能会产生亲子冲突。

二、经常吼骂小孩如何补救?

1、从认知上改变

如果你以前经常吼骂孩子,那么你首先就要从认知上作出改变。“打是亲骂是爱”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孩子和大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心理需求、情感需求。

孩子小时候每次哭的时候,就是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需要,这时你吼骂孩子,就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关爱。所以从现在开始,你要改变自己亲子教育中错误的认知,多关心孩子,给他安全感。

2、向孩子道歉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和孩子道歉是一件丢面子的事情,但事实上良好的亲子关系本来就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如果你能向孩子道歉,并且得到他的原谅,那么一定会增进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

另外家长经常吼骂小孩,也说明在家庭教育中是比较强势的,如果家长能放下自己的架子,主动找孩子承认自己以前的错误,这个过程也能让孩子学会知错就改。

3、积极进行沟通

和孩子道歉以后,就要着重补救亲子关系,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尊重并且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在冷静、平和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孩子向更好的方向解决问题。

比如平时多和孩子聊天,吃饭的时候问一问在学校的情况,周末可以带孩子出去公园、游乐场,在这种放松的环境中能够使亲子关系迅速升温。

总而言之,对孩子吼骂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如果你经常吼骂小孩,那么一定要采取一些补救措施,修复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注心理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以上关于“亲子关系不好如何补救”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安康生物。

以上关于“这4种亲子关系不好怎么办(有效的改善方法)”的全部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亲子鉴定相关资讯,请继续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网友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喜欢0发布评论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 昵称(必填)
  • 邮箱
  • 网址